在当时的低迷中,《老人与海》与《活着》两本书带给了“智能路障”震颤:海明威笔下刚强的老人与余华塑造的苦痛命运与他的处境发生了共鸣,“书里的人比我惨多了,我还天天焦虑什么呢?”
他开始记录自己的阅读,也给自己定下了“每个月看四本书”的目标,慢慢增加了读书的速度和数量。卡夫卡、莫言、茨威格、托尔斯泰等作家成为了他的心头挚爱。
“智能路障”也尝试了写作,结果在第一人称的文章中不自觉地写出了其他角色的心理描写。他想起同样是第一人称的《局外人》是加缪26岁创作的,自己当时已经22岁,便自觉没有天赋,加上经济条件的压力,把原来两三个月写成的文字都删去了。
几年后,他开始在B站上传的视频。最开始的视频内容是对一款赛车手游中的氪金道具进行测评。因为游戏里可以撞击路障,他便随手取名“智能路障”。后来他对游戏的运营不满,就录了一些杂谈视频进行吐槽,没想到受到了不少欢迎,粉丝数很快达到了十万。
因为经历过做淘宝店时“即使没有收入也要守在电脑每天坐在家里焦虑到极点”的感受,刚开始做视频时几乎无法营利的状况没有让他放弃。他开始把以前读过的书做成杂谈,一开始是经济学、心理学类的科普,而正是从解读鲁迅开始,他的账号愈发壮大:第一部视频就获得了300多万的播放量,粉丝涨了近10万。
在当代重读鲁迅
“那两年,我经常看到网上有人发鲁迅的语录...... 我不知道为什么。”“智能路障”回忆,“大家对鲁迅又熟悉又陌生,有关他的谣言也很多。”他发现B站上也没有太多介绍鲁迅的视频,便买了一套十八本的《鲁迅全集》开始阅读。
初中课本中的一个个人物再次浮现眼前,这次却呈现出不同的样貌:捉襟见肘又不愿劳作的孔乙己,《夏三虫》里鲁迅对嗡嗡叫蚊子的描绘。这些都让他联想起身边的种种社会现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