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评社北京6月8日电/据新华社报道,7日,广受关注的2020年度审计工作报告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审议。审计报告显示,政府花钱质量和效益逐年提升,但局部“屡审屡犯”问题依然存在。做好审计“经济体检”,不仅有助于促进各部门各地区找出病灶、整治顽症,也将倒逼其接种疫苗、未病先防,利于从根上解决问题。
国家财政资金运用到哪里,审计就跟到哪里。年检国家账本,是审计机关通过大量数据和事实,客观全面检验财政资金管理使用是否规范,政策红包落地落实是否达到预期的重要评估方式。
今年的审计报告显示:中央部门预算和投资计划执行情况总体较好,医保基金运行总体安全平稳,职工养老保险待遇实现“十六连调”,生态环境得到持续改善。然而细究起来,在财政财务收支、重点资金效益、重大政策落实、廉政建设和权力运行等方面,仍有风险隐患值得关注。
特别是,近年来,我国审计整改力度持续加大,“体检报告”有些结论似曾相识,比如违规转移套取资金、年底突击花钱、非法用地、“三公经费”超标、信贷审查不严、社保基金“跑冒漏滴”等等,这些有禁不止的老问题为何反覆出现?
分析发现,审计问题大多隐藏着部门利益。克服“屡审屡犯”的“牛皮癣”,必须围绕“体制建设”“制度执行”双管齐下、依法整治。一方面,惩戒措施不能轻描淡写、下不为例;另一方面,政府部门必须从源头端下狠招、出重拳,根治顽疾,避免再犯。
作为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效的审计监督对促进经济社会健康良性发展至关重要。揭示问题绝不是“经济体检”的最终目的,审计机关既要通过望闻问切找病因、开良方,推动问题解决,更要及时为各部门和单位打好预防针,提高免疫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