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深刻理解共同富裕的逻辑意蕴
http://www.CRNTT.com   2021-05-25 09:31:54


  中评社北京5月25日电/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将“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确立为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远景目标之一,并强调“扎实推动共同富裕,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立足新发展阶段,深刻理解和把握共同富裕的逻辑意蕴,对于党带领人民实现共同富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

  从理论逻辑看,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和要求。马克思恩格斯创立无产阶级解放、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学说,其目的就是消灭私有制,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财富增长,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我们党结合中国具体实践,不断深化对共同富裕的内涵认识:其一,社会主义公有制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制度保障和基础。与资本主义私有制条件下少数人的富足不同,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以公有制为主体的所有制结构为按劳分配和全体人民共享社会财富提供了制度保障。其二,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前提。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体现,其根本在于通过构建合理的生产关系,消除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实现生产力充分发展,为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创造必要的物质条件。其三,共建共享是实现共同富裕的方式和途径。只有使全体人民成为发展的主体,才能凝聚人民的力量和智慧,共同投身于劳动创造,共享发展成果,实现共同富裕。其四,共同富裕是在社会全面发展中逐步实现的。共同富裕既不是平均主义,也不是同等富裕,没有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不断积累以及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就无法实现。

  (二)

  从价值逻辑看,共同富裕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根本价值追求。实现共同富裕是由党的性质宗旨和根本政治立场决定的,是党带领人民推动中国发展的必然结果。我们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进行改革开放,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为中国发展富强、中国人民生活富裕奠定了坚实基础。我们党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焕发生机和活力,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着提升。党的奋斗历程和实践经验告诉我们,人民立场是我们党的根本政治立场,实现共同富裕是我们党矢志不渝的奋斗目标。

  (三)

  从实践逻辑看,在理论与实践的良性互动中迈向共同富裕。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的时代特征和实践要求相结合,不断从理论和实践上探索共同富裕的实现之路。在改革开放之初,针对我国人口多、底子薄和生产力落后的状况,鼓励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提倡先富带动后富,逐步实现共同富裕。实行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进行国企改革、设立经济特区、开放沿海城市等一系列创新实践,为使全体人民富起来探索了路径。在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重视解决社会公平问题,强调效率优先、兼顾公平,通过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等措施,确保全体人民向着共同富裕稳步前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围绕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变,聚焦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强调共享发展。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标志着我们党在团结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实现共同富裕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一大步,为全体人民共同享有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进一步夯实了基础。

  (四)

  从历史逻辑看,实现共同富裕目标需要一个历史过程。坚持走共同富裕道路,事关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推进,事关国家的长治久安和人民群众的福祉,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经过党和人民的不懈努力,我国实现了从温饱不足到总体小康再向全面小康迈进的跨越。“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根据“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作出的新部署,坚持共同富裕方向,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必将使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进而让人民生活更加美好,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

  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河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 执笔:黄耀霞 贺卫华)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