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流动人口数量的变迁。受访者供图 |
5月11日,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以下简称七人普)数据公布。数据显示,过去十年间,我国人口年均增长率为0.53%,较前一个十年下降了0.04个百分点,出生人口数量也呈持续走低趋势。同时,数据也呈现我国老龄化加深,流动人口进一步增多等突出特点。
出生人口数量下降背后是何原因?老龄化加深是不是意味着人口红利不在了?从“乡土中国”到“迁徙中国”,我国社会正在发生哪些深刻变化?针对这些热点话题,人民网强国论坛采访多位专家进行解读。
为何近些年出生人口数量持续下降?
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出生人口为1523万,2019年1465万,2020年1200万,连续多年呈递减趋势。然而事实上,近年来我国生育政策在逐步放宽。2011年11月,中国各地全面实施双独二孩政策;2013年12月,中国实施单独二孩政策;2015年10月,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公报指出: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积极开展应对人口老龄化行动,实施全面二孩政策。
尽管如此,出生人口数量却持续下降,到底是为什么?
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教授陈卫表示,城市不断攀升的房价、越来越高的养育费用、市场养育服务成本的提升等因素,有可能让一些家庭“生不起”“不敢生”。当下,全社会高度重视下一代的教育问题,部分家庭对教育存在过度追求的现象,学区房、课外辅导等支出使得孩子的养育成本非常高。
中国人民大学人口学系主任杨凡表示,具体来说,由于育龄妇女人数的减少和女性初婚初育行为的推迟,过去5年,生育旺盛期育龄妇女(20-34岁)的规模持续减少,每年大概减少300多万。在过去十年,女性的平均初婚年龄和初育年龄也推迟了3岁左右。当期生育的女性人数减少,直接导致出生人口的下降。另外,受疫情影响,就业、收入、健康、就诊风险等不确定因素随之增加,这些都会延后人们的婚育安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