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未来气候背景下稻田甲烷排放量可能被高估
http://www.CRNTT.com   2021-05-13 16:15:14


  中评社北京5月13日电/据澎湃新闻报道,据中国农业科学院官网5月11日消息,近日,该院作物科学研究所作物耕作与生态创新团队和南京农业大学联合攻关,发现大气二氧化碳浓度(eCO2)升高可以显着促进水稻生长,但对甲烷排放的促进作用呈明显下降趋势。

  这项发现表明,国际上远远高估了未来气候背景下稻田甲烷的排放量,这为我国乃至全球农业领域,制定碳达峰、碳中和行动纲领提供更科学的决策依据。

  中国是世界稻米产量和消费量最大的国家。据统计,2020年我国水稻播种面积45114.0万亩,总产量21186.0万吨。与“十二五”初期的2011年相比,水稻播种面积减少393.6万亩,总产量增加了897.7万吨。从单产水平看,2011年我国水稻平均单产445.8公斤/亩,2020年提高至469.6公斤/亩,提高了23.8公斤/亩,增幅5.3%。

  近日,中美“应对气候危机”的联合声明中也提到,将继续讨论21世纪20年代的具体减排行动,包括甲烷等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排放合作。

  中国农科院作科所研究员张卫建介绍,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升高(eCO2)能够显着促进水稻生长,并可为稻田产甲烷菌提供更多的有机碳源,国际上普遍认为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升高将提高稻田甲烷排放40%以上。

  研究人员基于前期试验,发现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升高对稻田甲烷的增排效应随着处理年限的推移而呈显着下降趋势,第一年eCO2的甲烷增幅达到69.4%,而第二年为44.0%,第三年仅为25.6%。

  为进一步验证该现象并揭示其机制,作者借助步入式人工气候室开展了两个生长季的盆栽试验。研究发现,在两个生长季中,eCO2对水稻叶片光合速率、生物量和籽粒产量的促进效应相似;但是,eCO2对甲烷排放的提高效应显着下降,第一季甲烷排放的增幅达48%-101%,而第二季仅为28%-30%,这与前期试验结果一致。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