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评社北京4月25日电/据新华网报道,4月25日,清华大学将迎来建校110周年纪念日。
“校史与国运,息息相关。”110年来,清华始终同国家兴衰、民族命运紧密相连,秉持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校训,形成了又红又专、全面发展的教书育人特色,为国家培养了大批杰出英才。
爱国情怀 澎湃始终
清明节,清华校河畔,100多名师生在“祖国儿女 清华英烈”纪念碑前,向英烈献花。碑身镌刻的名字,是为国牺牲的65位清华英烈。
从一所由“庚子赔款”建立的留美预备学校,成长为如今世界一流高校,清华跌宕起伏的历史与近现代中国发展相伴同行。一代代清华人爱国奉献、追求卓越,寻求救国图存之路,成为助力中华民族复兴的重要力量。
闻一多、朱自清的雕像,爱国学生韦杰三纪念碑……在清华,红色印记处处可寻。数据显示,1926年清华第一个地下党支部成立时仅有3名党员,到1949年,学生中党员数量已近10%。20多年间,有690多名共产党员在清华学习工作过。
新中国成立后,从参与完成新中国国徽和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设计到华北最大水库密云水库的设计运行,在农田水利、核能研发、地质采矿等各领域,凡国家急需之处,都有清华人的身影。23位“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中,有14位是清华校友。
怀揣报国情怀,杨振宁、姚期智、丘成桐等一批国际知名学者从海外来到清华,期望为国育才,推动学科发展。在扶贫、抗疫一线,清华人也秉承“行胜于言”的校风,服务国家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