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评社北京4月22日电/据大公报报道,去年10月,审计署发表《海事处收集和清理海上垃圾的工作》报告,揭发承办商“报大数”,因而被坊间批评“难怪执咁多垃圾,个海都仲咁污糟”。报告显示2012年至2019年期间,承办商纯粹以垃圾体积估算总收集量,录得12.6万公吨,但环保署实际只秤得2.5万公吨,八年来两者竟相差10万公吨。
批评“唔掂”照用
渔农界立法会议员何俊贤坦言:“海事处的承办商是有定期‘扫海’(海上扫街),但做得‘Hea’。例如避风塘的小船与小船之间,部分长期停泊不动,其实承办商是应该与船家沟通暂时移开,让清洁船驶入去捞垃圾,不过似乎唔多咁做,久而久之垃圾沉晒底。如果你眼见海面都有咁多垃圾,海底就更加吓死人!”
何俊贤续称,“扫海”属厌恶性工作,会投标的公司极少,一方面过去海事处监管不力,另一方面处方近乎无得拣,即使“报告都出埋话你唔掂”,都要继续沿用现时的承办商。记者翻查报告,海事处最近一期招标于2017年,但只收到共两份标书。
记者就上述招标事宜向海事处查询,处方回覆指,自2005年全面外判海上清理服务以来,一直按照《物料供应及采购规例》订明的招标程序,就外判服务进行公开招标程序及审批。目前提供相关服务的承办商为佳发海港清理服务有限公司及佳发油污处理有限公司,合约自2017年10月1日起,为期五年。记者向佳发查询未获回覆。
为此,中央投标委员会曾建议海事处日后招标时应设法提高竞争度,例如延长投标期、缩短合约期及延长准备期。当时审计署认为海事处应考虑中央投标委员会的意见,海事处处长亦同意该建议,并表示处方将作相应跟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