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评社北京4月10日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紧扣产业链供应链部署创新链,不断提升科技支撑能力”。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将“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作为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推动经济体系优化升级的重点任务。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形成具有更强创新力、更高附加值、更安全可靠的产业链供应链,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题中应有之义,有利于提高中国产业国际竞争力,塑造中国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
人民日报发表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校长夏文斌、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济贸易学院教授蓝庆新文章表示,进入新发展阶段,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2020年,中国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战略成果,国内生产总值(GDP)突破100万亿元、比上年增长2.3%,是全球主要经济体中唯一实现正增长的国家,人均GDP连续两年突破1万美元。国民财富持续增长,产能规模效应明显、产业配套齐全、创新动力充足等因素进一步累积,为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奠定了坚实基础。中国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使产业发展能够高质量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为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提供了更加有利的条件。同时也应看到,实现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创新能力显着提升,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的目标,还面临一些挑战。比如,产业链各环节发展不均衡,一些产业的核心控制能力较弱,产业技术创新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产业发展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等。为此,需要聚焦提升核心能力,精准定向发力,瞄准全球产业链发展趋势和科技创新动态,推动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联动发展,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
文章提出,瞄准国际标准。瞄准全球产业高标准和高技术,锻造长板、补齐短板、延长链条,制定推动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联动发展的技术路线图、融合发展图等,合理规划布局区域产业链、供应链和创新链。围绕创新链部署产业链、围绕产业链部署供应链,避免产业链、供应链重复建设和无序竞争。建设以行业龙头企业为核心的全流程产业链体系,建立以市场为导向、按需生产的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组织方式。
打造核心优势。围绕确保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着力提升科技创新和进口替代力度,增强核心控制力。发挥企业的创新主体作用,围绕产业技术中的“卡脖子”问题,统筹布局一批高新技术研发应用项目,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实施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补齐基础研究短板,实现核心零部件、基础材料和装备的进口替代,减少对外依赖。
完善体制机制。深入推进科技体制改革,着力提升科技创新体制机制对统筹推进产业链补齐短板和锻造长板的保障作用,通过建立产学研一体化联盟、产业技术孵化基地等,构建并畅通基础研究、技术应用、产业转化的科技创新链条,推动创新成果的产业化应用,提高产品附加值。加大科研投入力度并设计合理的收益分配机制,使创新链上的科技工作者、创业者、投资者、工程技术人员、相关服务人员等都能共享创新收益,激发科研人才积极性和科技创新活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