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初的文保手段很单一,以24小时巡查看护和入户宣传为主。
偶尔,文保员们会遭到村民的不解和冷眼。每当这时,吕刚就要发挥自己“打辅助”的作用,上前说明情况。“大家的文物保护意识都是从无到有的,如今正在越来越好。”他说。
随着各级政府对文物保护力度的加大,更多的文保人员和科技“武器”被投入到文物的保护性开发中。
戈壁滩上竖起了智能视频监控和全自动气象站。地埋入侵报警系统等安防工程让远程“智慧化”守护文物成为可能。
研究所还联合敦煌研究院对墓室的湿度、位移、二氧化碳进行监测,为墓室砖壁画的病害预防提供科学、有效的数据。未来,他们计划以数字形式,让这座千年“地下画廊”动起来。
“新时代的文物保护工作不断进步,更多的人参与其中,共享文物保护成果。”卢晓玲说。
吕刚如今的工作轻松了很多。经过多年的文物保护普法宣传,人为破坏文物的行为不断减少。
闲来无事时,他会去已经对外开放的六号墓里参观。身边的同游者来自五湖四海,以年轻人居多。
站在层层推进的墓室中,环顾四周砖壁画上的佳人曼舞、热闹宴席,吕刚总忍不住赞叹这片土地上先人的智慧。“文物保护凝结了大家的努力,为的就是让这份赞叹和惊喜保存、流传下去。”他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