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中国评论通讯社
首页|头条|焦点|大陆|台湾|港澳|国际|美国|两岸|华人|经济|财经|军情|社会
人物|文萃|图片|文化|娱乐|评论|社评|快评|观察|专论|网评|外电|智库|智囊
专题|专访|专页|周边|诗词|出版|编译|网书|数据|动态|电讯|名家|记者|简介
   2025年2月21日 星期五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中评邮箱
您的位置:首页 ->> 中评电讯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 
出入公共场所登记的个人信息去哪了?
http://www.CRNTT.com   2020-12-09 14:14:34


  中评社北京12月9日电/据新京报报道,出入公共场所登记的个人信息去哪了?

  绝大多数被收集的纸质个人信息定期销毁;律师:商家收集信息后倒卖或泄露属侵犯个人隐私权

  “最近几个月,各种推销电话明显增多了。”近期,不少市民向记者反映存在这样的烦恼。疫情早期,在“健康码”尚未普及之时,不少市民曾在出入餐厅、商场等公共场所时留下姓名、身份证号、手机号等个人信息,这些信息被如何处理,成为不少市民关心的问题。

  记者近日探访京城27家快餐店、商场、办公大厦发现,绝大多数被收集的纸质个人信息被留存,其中部分定期进行销毁。此外,记者探访发现,个别写字楼的登记现场信息保护措施不足,登记簿被随意摊开放在桌上。

  探访1

  写字楼纸质版个人信息已上交物业

  按照北京市疫情防控要求,在疫情早期,市民进出不少餐厅、商场、写字楼大厦等公共场所,需登记姓名、身份证号、手机号等纸质版个人信息才可进入。

  对于之前登记的纸质版个人信息,记者询问的7栋写字楼全部留存,工作人员均表示,纸质版信息已上交物业保存管理。10家大型商场中,有两家仍留存纸质版信息。10家餐饮店中,有4家店铺仍留存纸质版信息,其中吉野家磁器口店表示,信息目前在店里留存,需要听相关部门和公司的整体安排。

  另外,在商场经营某快餐连锁店的高先生告诉记者,因为店铺开设在商场里,顾客进店之前已在大门口登记过信息,所以店内未要求顾客二次登记个人信息。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
首页 | 港澳新闻 | 国际时事 | 两岸专区 | 军事聚焦 | 评论世界 | 财经视角 | 文萃大观 | 中评电讯 | 时事专题
关于我们 | 中评动态 | 招聘人才 | 联系方式 | 链接方式 | 中评律师 | 验证记者证 | 免责条款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   © Copyright 中国评论通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