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 
多地领导干部为农副产品“代言”引关注
http://www.CRNTT.com   2020-05-22 12:23:17


 

  针对官员直播带货的问题,有评论称直播带货必须明确商业边界,有必要对领导干部作出准入限制。原则上,领导干部“带货”需要经过报备,不能随意接受企业邀请,更不能参与相关营销活动。而且,“带货对象”应仅限于当地因自然灾害、疫情等不可抗力产生滞销的特色产品,例如农产品。

  在刘德良看来,应淡化官员直播带货的现象,除非这位官员本身就是名人,或者粉丝量比较大,否则官员直播带货就是作秀。如果官员要参与直播带货的话,应该针对特定地区、特定行业,而不涉及特定企业或商品的服务,否则可能会让官员参与直播带货的公益行为成为一种商业行为。官员由于身份的特殊性,最好不要随便参与具有盈利性的活动。总的来说,官员参与直播带货形式大于本身,不应对其促进网红经济良性发展有过多的期望。

  对于防止出现官员给私人带货现象,庄德水建议引入社会监督机制。在直播结束后,应该明确公布商品的目录以及生产企业的情况等。从长远来看,政府应以“互联网+”的思维,把直播的平台作为宣传本地特色产品的窗口。政府也可以将其打造成为类似于政务App的平台,形成一个全国性的官方直播市场,这样更有利于对各个地区的产品进行宣传,形成更好的市场效应。

  有专家指出,官员直播带货,“播”的是自身担当,“带”的是政府公信。消费者为官员推销的产品买单,更多的是对领导干部身份的信任。官员直播带货一旦“翻车”,不仅降低产品声誉,影响官员形象,更会损害政府公信力,希望走进直播间的每一位官员都能“牢记使命”。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