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58同城因“血奴”案陷舆论漩涡,该“刮骨疗毒”升级治理了
http://www.CRNTT.com   2022-02-22 20:00:16


 
  这么多年过去,58同城依旧被投诉虚假招聘信息充斥,指向的无疑是信息审核不严。尽管就责任次序而言,那些发虚假招聘信息骗保证金、工号费甚至把人骗到传销窝、诈骗据点的人是最直接的作恶者,可如果作为信息分类网站的审核不严,也间接为作恶提供了方便。

  58同城多次表态打击虚假信息,还设立了反欺诈举报专区、推出了求职者保障计划,但头顶的“黑帽子”依旧难消。不能说其信息审核形同虚设,可它确实留下了很多可钻的漏洞。

  这也不是58同城一家的问题:在Web2.0时代,互联网信息平台“以内容丰富度带动日活(DAU)”是常见策略,对招聘网站而言,企业的招聘信息就是UGC式内容,内容够丰富,才能在招聘市场跑马圈地攒流量,所以不少平台都会降低信息准入门槛,给予那些真假存疑的信息“灰度容许”空间。

  可招聘信息毕竟攸关很多人的职业选择和人身安全,平台岂能重招聘资源拓展而轻审核?靠虚假信息维持和做大流量池,也只能带来流量泡沫。更何况,随着互联网规范化监管的强化,平台责任已从“避风港原则”下的纯信息撮合责任过渡为主体责任,招聘平台更应做好风控,以严格审核建立足够高的“防火墙”,避免给那些虚假信息以遁形空间。否则,平台若是沦为骗子的引流入口,不只会透支自身长远声誉,还可能承担法律责任。

  这就需要平台积极作为,对招聘者的资质审核不能走过场,防钓鱼防诈骗的反诈模型也该不断升级,绝不能以“审核难”为由回避责任。

  这些年来,58同城因广告语“一个神奇的网站”而深入人心,但如果总跟招聘骗局之类的负面新闻联系,那“神奇”二字也难免会因此裹上贬义色彩。所以,在推上风口浪尖后,58同城该做的不只是危机公关意义上的舆情应对,更该对平台治理升级。就算跟这次“血奴”案有没有关系尚待查证,它也该用“刮骨疗毒”去回应那些“最大的骗子集中营”式指责。(来源:成都商报红星新闻 红星新闻特约评论员:畲宗明)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