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算法推荐:算法不是“算计”,也要讲伦理
http://www.CRNTT.com   2022-01-06 19:18:53


  近日,国家网信办等四部门联合发布《互联网信息服务算法推荐管理规定》(以下简称《规定》),规范互联网信息服务算法推荐活动,重申“平台不能想推什么就推什么”。网信办有关负责人指出,要推动算法推荐服务公正公平、规范透明,促进算法推荐服务向上向善。

  作为一种新技术工具,算法应用近年来风生水起,给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新动能——比如全面塑造信息流动方式,但也带来了诸多弊病,从备受诟病的算法歧视、“大数据杀熟”、诱导沉迷,到加剧圈层化,导致广大用户被困在“信息茧房”中。一定程度上说,算法推荐被人玩坏了,越来越受到质疑,失去了应有的光彩。

  日前,北大互联网发展研究中心发布的《中国公众“大安全”感知报告》显示,有七成受调查者感到算法能获取自己的喜好、兴趣,从而“算计”自己。当算法沦为“算计”,用户不堪其扰、不胜其烦。在这种背景中,对算法推荐服务建章立制、加强规范正当其时,也很有必要。

  其实,要治理的不是算法推荐服务,而是掌控算法推荐服务的人和平台。正如网信办相关负责人所说,制定具有针对性的算法推荐规定,“明确算法推荐服务提供者的主体责任”。在提供算法推荐服务时,应具备什么样的资质,应承担什么样的义务,以及应守住什么样的边界等,《规定》都为算法推荐服务提供者确立了严格而清晰的规范。

  值得一提的是,《规定》还明确了用户享有的基本权益。比如算法知情权,平台要向用户告知其提供算法推荐服务的情况,幷公示服务的基本原理、目的意图和主要运行机制等。再比如算法选择权,用户选择关闭算法推荐服务的,算法推荐服务提供者应当立即停止提供相关服务。这两项制度设计,既呵护了广大用户的合法权益,也为算法推荐服务提供者标注了红线。

  算法也要讲伦理,归根结底是需要平台讲伦理。这种伦理,不只是体现在“不得利用算法推荐服务从事危害国家安全和社会公共利益、扰乱经济秩序和社会秩序、侵犯他人合法权益等法律、行政法规禁止的活动,不得利用算法推荐服务传播法律、行政法规禁止的信息”,还体现在“不得设置诱导用户沉迷、过度消费等违反法律法规或者违背伦理道德的算法模型”。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