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别让“炒鞋”弄得市场“一地鸡毛”
http://www.CRNTT.com   2021-04-07 18:58:22


  近日,“炒鞋”这个词又成了社交平台上的热词。在网络交易平台上,多款国产球鞋价格暴涨。其中,一双参考售价1499元的李宁球鞋,被炒到48889元,引起广泛关注。在已经过去的清明小长假,李宁、安踏等国货品牌线下店人流量暴涨,顾客攒动,甚至需要排队进。

  从古代的奇货可居,到现代的“炒鞋”,本质上都是利用供求失衡来牟取暴利。“炒国产球鞋”说到底就是通过忽悠和蒙蔽的方式,赋予一些新潮的、稀缺的球鞋与众不同的“意义”——穿上“潮鞋”不仅彰显了“不差钱”的经济实力,也彰显了独特的文化格调与生活品位;一些年轻人渴望利用消费上的差异,来建构身份认同与阶层边界。

  正如广告符号学家威廉森所说,“人们是通过他们所消费的东西来被辨认,而不是通过他们所生产的东西而被辨认”。穿上别人买不到、买不起的“潮鞋”,成为一种炫耀性消费,成为一种显摆的手段。当“炒鞋”成为一种有利可图的生意乃至一夜暴富的捷径,就会有不少人趋之若鹜,有的人甚至玩起了“空手套白狼”的把戏。

  “炒鞋”成为一种另类的击鼓传花,暴富传奇不断在上演,泡沫也随时可能破灭。那些参与“炒鞋”的人,犹如飞蛾扑火,明知可能有风险,却依然想冒险试一试。

  消费不仅是一个纯粹满足生活需要的过程,也是一个伴随着各种情感因素的过程。“炒国产球鞋”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吸引消费者的目光,更重要的是触动他们的心灵、情感和欲望,通过诉诸文化资源、社会价值观和大众情感的角度,来收割“韭菜”,让一些年轻人支付“智商税”。

  “炒国产球鞋”不仅利用了消费的符号属性,还利用了年轻人朴素的情绪情感;将年轻人的情怀庸俗化、利益化、商品化。无节制地炒鞋,忽略和漠视了消费者的正当权益,背离了市场经济的法治规则,破坏了行业生态,影响市场良性运行,理应得到纠偏。如果任其“野蛮生长”,难免会导致商品市场“一地鸡毛”。(来源:每日甘肃网 作者:杨朝清)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CNML格式】 【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