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大头娃娃”事件揭开假奶粉销售内幕,医生易被商家公关
http://www.CRNTT.com   2020-05-15 18:39:44


 
高利润吸引玩家入局

  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俗称“特医食品”“特配粉”,其中的特殊医学用途婴儿配方食品也俗称“特医奶粉”,是指为了满足进食受限、消化吸收障碍、代谢紊乱或特定疾病状态人群对营养素或膳食的特殊需要,专门加工配制而成的配方食品。

  据中国营养保健食品协会统计,全球每年特医食品的消费总额为560亿元-640亿元,市场规模以每年6%的速度递增。尼尔森数据预测,中国特配产品市场销售将持续增长,其中牛奶蛋白过敏市场年复合增长率达20%,到2021年有望达到22亿元。

  新京报记者了解到,目前市面上在售的特医食品零售价格普遍在300元以上,且规格仅有400克左右,如果折合成单位售价,相当于2罐超高端婴幼儿配方奶粉的价格。

  乳业专家宋亮认为,特医奶粉是高端产品,利润空间较大,一些无法获得有机奶粉、羊奶粉供应链条的乳企,很有可能瞄准这一领域。此外,特医奶粉可以进入医护渠道,利于企业将用户从特医奶粉引到普通奶粉。

  依照我国食品安全法等相关规定,特医食品应取得食品药品监管部门的注册,生产企业应当取得相应的特医食品生产许可。我国曾于2010年、2013年分别出台《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良好生产规范》《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通则》国家标准,但相关生产许可审核细则及临床试验规范等配套标准仍然缺失,造成本土乳企无法实现特医奶粉的生产。

  2019年2月,国家《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生产许可审查细则》正式发布,解决了国内工厂特医食品获得产品注册但仍无法生产的困局。

  尽管闸门已开,但业内认为,特医食品实施的是更加严格的产品注册,企业想要通过注册是“难上加难”。获得注册资质的圣元方面曾告诉新京报记者,特医食品不是药品,但行业风险极高,须参照药品管理方式严格监管,因此通过注册的产品十分有限。

  据媒体不完全统计,目前拿到特医食品注册的配方总共有54个,其中涉及婴儿(0-12月)的特医食品有30个,针对蛋白过敏以及乳糖不耐受宝宝的产品有15款。

  专家建议,购买特殊医学配方食品时应留意产品上的“特殊医学用途”字样、TY字样的国食注字注册证号以及适用人群提示,三者缺一不可。同时,消费者也可以在市场监管总局特殊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司官网页面查询相关产品资质。(来源:新京报 作者:郭铁)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