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讲人薛力。(来源:线上会议视频截图) |
中评社北京4月24日电(实习记者 王熙)4月22日上午,由北京语言大学国别与区域研究院主办的“纵横世界”系列讲座第二辑第五讲以线上会议的方式举行。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与政治研究所外交政策研究室首席研究员、中国社科院大学教授、中国南海研究院兼职教授薛力从文明竞争的角度分析了当代国际政治大格局特征,解读了当今国际格局与文明竞争的关系,并基于此给出了关于中国该如何应对的几点建议。
薛力认为,“目前整个人类社会正在进入一种文明竞争的长周期,并可能要延续相当长的时间,本世纪都将属于文明竞争的时代”。
为何会做出此种判断?薛力分析,首先,在研究国际政治问题领域,有一个普遍认识就是“在核武器的时代,世界大战是不可能发生”,核武器所形成的一种恐怖均衡阻止了大国之间进行全面的战争;其次,相对于二战结束时的鼎盛时期,美国在GDP、钢铁产量、黄金储备等方面呈现出一种缓慢地衰落的状态,同时西方没有“接班国”,导致西方不再主导世界;再次,从华盛顿时代开始的美国全球战略收缩、冷战后的伊斯兰复兴运动与政治伊斯兰、印度教民族主义的复兴到日本、韩国、波兰等国对自身文化身份的强化,都体现出“每一种文明都在内卷”,造成了文明内卷的普遍性;最后,文明间的冲突并不是主流,合作与竞争才是主流,同时合作无法压倒竞争。
那么在这样一个文明竞争的时代,不同文明间如何竞争?薛力认为,以数字经济为代表,对于现代人类或者国家来说,资源因素已经相对变得没那么重要,而人脑、教育的因素才变得越来越重要。所以人口是关键因素,有了人口才能享受人口红利、进行教育,继而能够参与数字经济时代的一种竞争。基于此,薛力依据人口数量将世界分为三个方阵:第一方阵为人口在10亿以上的几个文明,即新教-天主教文明、中华文明、印度教文明和逊尼派文明;第二方阵是以俄罗斯为代表的东正教文明、以日本为代表的大和文明、以伊朗为代表的什叶派文明、以巴西为代表的天主教-非洲-印第安混合文明、以尼日利亚为代表的基督教-伊斯兰教-非洲原始宗教混合文明和儒家-基督教混合文明,这些文明的人口数量在0.8-5亿之间;剩下的其他文明,如马来文明等,都归为第三方阵。薛力认为,在文明竞争时代,这三个方阵可能会互相既合作又竞争,构成文明竞争时代的一个显着特征。
关于中国在文明竞争时代该如何应对,薛力从三个方面进行了阐述:首先,从与美国的经济与军事实力对比来看,中国应处于防守位置,而不是要领导一批文明去构建一种新的世界体系来替代美国的全球角色地位;其次,以中国为代表的中华文明在整体上是一种区域文明,很难在全球具有广泛影响力。跨文明扩张的时代已然过去,我们不应将自己的一套思想强加于他国以试图统治,而是该用不断的影响来让中华文明成为在全球具有影响力的区域文明;最后,我们要基于中华文明传统,对它进行一种现代性的改造,并用于构建一种新的理智秩序,以理为主,以法为辅,这种世界秩序既要体现我们的特色,同时要与现代的世界兼容。如果中国能够成功构建这样一个体系,那么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将会有一个长远的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