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评社北京11月13日电/据光明日报报导,文艺评论是引导创作、提高审美、引领风尚的重要力量。一段时间以来,文艺评论的上述功能有所弱化,很多评论无人去读、无人爱读,难以产生传播力和影响力。
导致文艺评论功能弱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从文艺评论自身看,评论文本可读性不强、传播力不够,直接限制了其影响力的发挥。比如,很多文艺评论不仅观点缺乏新意和创见,行文上也存在各种问题——结构老套,行文古板,拖沓冗长,陈言毕现,不能给人带来阅读的愉悦,结果陷入“写谁谁看,谁写谁看”的怪圈。
吸引读者,才能影响读者。提升文艺评论的传播力、影响力,应重视评论文本的修辞,让评论的文字美起来。
注重修辞才不会给读者带来太大的心理落差。比如,在文学领域,读者往往先读原着,想对原着进一步瞭解,会再读相关评论。原着或高妙或豪逸或峻洁或绮丽或婉转,读者体会到的是美的享受、灵魂的震撼。读者对文学评论的心理预期是学术性、思想性,但并不意味着他们会原谅文学评论的佶屈聱牙、干瘪寒碜。倘若文学评论的遣词造句不贴切、不流畅、不生动、不形象,这时,它与所评论的文学作品形成的反差将是巨大的,仿佛“蒹葭倚玉树”,甚至有“狗尾续貂”之感。
注重修辞会增强读者的信赖感。如果文艺评论不讲究文辞,读者很可能会有两个感觉:第一,这位评论者文字水平一般,文如其人,他的意见的深刻性值得怀疑;第二,读者看到文字糟糕的评论,可能还会进一步联想,“这位评论者没有表现出将评论写得优雅、隽永的努力,他对自己的文字是不珍惜、不尊重的,那他对所评论的作品想必也缺乏尊重,所提出的观点也就不那么值得信任”。这便导致评论的传播效果大打折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