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希望发挥藏品优势,挖掘博物馆教育资源与学校教育结合点,推动‘殿堂’变‘课堂’。”陕西历史博物馆副馆长步雁说,除了藏品本身,相关保护修复、文物研究、考古发掘等技术手段和研究成果,都是可以用来开展历史文化教育的重要资源。
传播文物背后的历史文化
作为中小学历史文化教育中的重要一环,博物馆成为不可或缺的“第二课堂”。
“以展厅探访、艺术研习、趣味互动等形式,带领青少年‘探索、体验、科研’,帮助他们解读和感知唐墓壁画深层次的文化内涵。”陕西历史博物馆社教部副主任蔡淋说,博物馆研学课程的开发,具有高度的科学性,不只是设计体验活动,还要保证课程符合学生认知水平、贴合学校教育需求。
在利用VR技术搭建的唐代墓室和现代文物修复中心里,青少年们模拟体验了唐墓壁画的绘制和揭取过程。今年6月底,以VR为主要体验形式的“盛世壁藏”研学课程吸引了20多名青少年参与其中。
“‘盛世壁藏’研学课程包含4个主题8节课程,根据主题穿插开展,还配套研发了相关教材、专属材料包及多种教育文创产品。”王静介绍,该课程由陕西历史博物馆与学校合作研发,开发过程经历学情分析、目标设定、大纲构建、内容设置等多个环节,实现了博物馆教育和课堂教育有效融通。
此外,借助“流动博物馆”“优秀历史文化进校园”、校内博物馆等资源平台,以及微视频、小游戏、有声读物等多种新媒体形式,陕西历史博物馆将研学课程推荐给各类中小学校,并对社会大众开放。
“博物馆开展历史文化教育,并不是简单地让孩子们来博物馆听讲解、看文物,而是通过和青少年学习生活息息相关的课程活动,激发孩子们研究探索的兴趣,传播文物背后的优秀历史文化,培养‘知行合一’的思维理念,帮助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步雁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