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使圣人之学“宣扬光复于世”是历史提出的重大课题,对此,王阳明在贵州龙场悟道的过程中得出了自己的答案。不同于朱熹对儒学经典文本改变经文、编章加字的做法,王阳明以极大的学术勇气断然否定“我注六经”的主观臆测,反对将“亲民”改为“新民”,认为“亲民”是《大学》的核心范畴,是儒学政治哲学的灵魂,倡导弘扬圣人之学的优秀传统,使《大学》古本“再生”。在弘扬中华文明传统精华的基础上,王阳明推进儒学的复兴,创建起影响深远的心学体系。阳明心学发展了“为天地立心”的理论命题,把人提到天地鬼神万物的主宰的高度,基于“天地万物本吾一体”的宇宙观,生发出“人人皆可成圣”“无间于圣愚,天下古今之所同”的普遍人性的认知,系统阐发了“人者,天地万物之心”、良知是心之本体的观念,突显与肯定了人的价值和尊严。“知行合一”是阳明心学中最具原创性和独创性的理论主张,王阳明提出“乐是心之本体”的观念,反对身与心、心与理二分,肯定情和欲的存在。王阳明敢于对钦定的“朱子学”和佛、道的神学提出质疑和批判,尊重人的个性与价值,这些判定和观念与文艺复兴的思想原则与价值追求是一致的。
二
文艺活动是王阳明生命活动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在传奇而又险峻的人生中,王阳明始终与文学艺术相伴,留下许多优秀作品。王阳明的文艺活动,与其深厚的家学渊源、险恶崎岖的政治生涯和征战南北的军旅生活息息相关,与王阳明理学家的思想学说不可分割。王阳明的文学创作及其观念在龙山悟道前后有很大不同,龙山悟道之后又经历了三次变化,最终融入以良知、致良知、知行合一为核心的心学体系中。已有研究比较重视王阳明龙山悟道之后诗文体貌的变化,关注王阳明文学观念与其心学、良知说之间的关联。《文艺复兴时代的王阳明》一书通过严谨详实的资料考证,精要而又全面地反映了王阳明一生丰富的文艺实践活动,呈现出王阳明在思想家、哲学家之外文学家的风采与成就。
从孩提时代起王阳明就表现出对文学艺术的热爱,创作了诗、赋、散文、散曲和论、记、铭、赞等大量作品。该书辑录和选入王阳明的诗歌作品有七百余首,四言、五言、律诗、绝句等形式多种多样,抒情诗、哲理诗、山水诗等风格独特。王阳明的辞赋闳肆隽伟,意蕴深厚,李衍柱先生认为王阳明可谓“屈原之后最杰出的赋作家之一”(第9页)。
作为山东的学者,作者还特别关注王阳明在山东的文艺创作。王阳明1504年主考山东乡试期间,曾游览趵突泉、灵岩寺,拜谒孔庙、周公庙,登泰山,留有诗咏、碑刻和题壁。许多研究没有提及王阳明在趵突泉的活动轨迹,李衍柱先生参考束景南先生《王阳明年谱长编》,并作实地踏访,对王阳明题咏趵突泉的诗作特予强调。该诗大意是:趵突泉平地特起,源头活水不知何处而来,或许泉水下面是海龟的窟穴,一直连到海上仙山蓬壶吧? 观之让人又喜又愁,喜的是泉水的神奇迷幻,愁的是地脉也有枯竭的时候……此诗想象丰富,情感随心流转,不能说没有体现王阳明“人者,天地万物之心”的哲思。
王阳明对艺术创作、审美、批评有着独特的见解。该书选录了王阳明有关艺术家的立志、立诚、自得的告诫与论说,对“诗言志”“感发起兴”“明镜感应”与“写真传神”的阐释,关于中国书法、国画、声律、歌唱的理论,以及诗文审美的主张和鉴赏批评的标准、方法等。这些论说杂糅着王阳明的创作理念、批评标准与阳明心学体系所蕴含的宇宙观、美学观,这是由王阳明兼具文学家与哲学家、思想家的主体特点决定的。
《文艺复兴时代的王阳明》一书从世界文明史的角度展开对王阳明文艺活动的整理与研究,拓宽了王阳明研究的视界。作者李衍柱先生以文艺理论家的深邃眼光观照王阳明,发现了作为文学家的王阳明的独特性,揭示出王阳明的诗学理论、艺术创作和鉴赏主张,阐释了王阳明文艺活动始终贯彻与践行其心学思想的特点。总而言之,《文艺复兴时代的王阳明》是一部用心用力、见解独到的王阳明研究力作,值得学界关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