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华裔教授:中国学生是怎样被一步步淘汰的
http://www.CRNTT.com   2019-11-06 12:07:15


  康毅滨教授:复旦大学毕业后赴美,杜克大学博士。现在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分子生物学系任终身教授。

  曾获美国国癌症研究学会杰出贡献奖。

  他负责本专业中国地区的招生工作,因此接触了形形色色的中国学生(其中绝大部分是清华、北大、复旦、中科大等国内知名学校的尖子生)。

  在接受《星期日邮报》的访问,谈到他们是如何录取中国学生的。

  我们如何录取中国学生?

  每个环节,都会有些佼佼者被淘汰。康教授谈顶尖大学青睐哪些中国学生

  1

  我们更喜欢真实的申请材料

  关于申请材料

  每年一月底,我会拿到所有申请普林斯顿生物分子系的中国学生的材料。

  我们系要招收25名学生,其中会有4个中国学生的名额。我收到的申请大约有七八十份,然后从中挑出10-15名左右的“候选人”。

  每份申请里都包括:本科各科成绩单、托福和GRE的考分、个人陈述以及推荐信。

  我把成绩看做是定量材料,而个人陈述和推荐信是弹性材料。

  每份材料我都看的很仔细,不过弹性部分会告诉我更多的信息。

  问:“个人陈述”都些写什么呢?

  康毅滨:就是说说你对分子生物学专业的看法,为什么要申请这个专业以及为什么要申请普林斯顿。

  问:你看过几百份“个人陈述”,中国学生表现如何呢?

  康毅滨:中国学生的GRE能考得很好,不过他们的“个人陈述”经常千篇一律,缺乏特点。我感觉很多人并不清楚为什么要来普林斯顿,或者过分要求完美,不敢展示真实的自己。

  问:一份真实的“个人陈述”应该是什么样子的?

  康毅滨:我记得有个学生说他以前的专业是电子工程,后来才慢慢发现自己真正感兴趣的专业是生物。

  然后不顾绝大多数人的反对转了系。由于基础薄弱,所以他读得比较吃力,但每一学期都会比上一学期进步一些。所以他愿意坚持下去。

  这份“个人陈述”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因为这名学生展示出了他在寻找和实现梦想过程中的困惑和欣喜。

  我们去年录取的一名女生,她在“陈述”中坦率地指出了母校在专业上的问题:她很遗憾本科四年没有接受更为全面的教育,个人陈述中带着对专业追求的渴望。

  2 面试:你的谈话透露了你是个怎样的人

  二月初,我会对初选出来的人进行电话面试。虽然看不到对方,但从交谈中,也能判断出对方是什么样子的学生。大洋彼岸传来的声音,会告诉他对方是一个什么样的学生。

  问:在电话里你都问他们什么问题?

  康毅滨:我会考察英文口语能力、随机应变的能力,主要是请他们讲讲科研经历,介绍一下自己的背景状况之类。

  问:接到电话面试的学生,会很紧张吧?

  康毅滨:电话面试大约一个小时,45分钟说英语,15分钟用中文。

  就算英语不是特别好,学生还可以用中文完整地表达自己。遗憾的是大部分中国学生会把它当成“考试”,而不是一个和我们沟通的机会,所以有些人会非常紧张,影响表达。

  问:他们如何回答你的问题呢?

  康毅滨:我能听的出来,有些学生会(她)事先在写好答案,在电话面试时照着念,或者是照着背。有些学生显然是提前排练了,回答得非常溜,好像在做演讲报告。但是内容呢?和我的问题关系不大。

  问:他们留给你什么印象?

  康毅滨:那些“答非所问”的学生,我的印象是可能没有做过真正独立的研究,也可能是不够自信。

  我希望学生在这个环节能展现真实的自已,而不是一个刻意包装的、完美到失真的“加工成品”。

  问:也许是没人有教育该如何应对这类面试,或者是他们不知道说实话就是最好的回答?

  康毅滨:我们想要真正热爱科学且诚实的人。这有一个案例:去年申请快截止的那一刻,我收到了一份申请,条件挺好。我就给他打电话进行面试。

  他很坦诚地告诉我说,他很早就进实验室了,工作也很努力,但不知道为什么,实验总不是很顺利。

  他很清楚地描述了他在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和为解决问题所作出的种种尝试。

  表面上看,他的科研并不成功,但他认真、诚实、努力,这已经具备了一个科学家、一个人最重要的品质。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