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守卫祖国的海疆是我们应尽职责和神圣使命
http://www.CRNTT.com   2022-07-13 14:32:49


  中评社北京7月13日电/据中国军网报道,岁月悠悠,我去过很多地方。有的地方或许经常去也留不下什么深刻印象,有的地方去了一次就终生难忘。1994年4月23日的东岛之行,至今想起来还历历在目。

  当时,我参加机关工作组在西沙部队蹲点。听说部队要派船艇去东岛补给,我觉得机会难得,决定随船艇一同前往。那天,静谧的永兴岛醒得特别早。太阳还在海平面下边躲着的时候,码头上就热闹起来了。船艇官兵上下忙碌,做起航准备。机关各部门抓紧往艇上装载补给物资。上岛的人,更是大包小裹,肩背手提,匆匆登艇。当阳光洒满海岛,我们的船艇拉响一声长笛,迎着朝阳驶离了码头。

  停泊在码头的船艇显得很“伟岸”,可驶离码头不久,它就像一片树叶漂浮在波涛之中,我们在舱内被颠簸得“翻江倒海”坐不住了。小伙子们赶紧把我这个年长的老兵请到他们的驾驶室,站在舵手旁边。他们说,那里是全艇最稳的位置。放眼望去,浩瀚的南海就在面前。阳光下,本来湛蓝的海水变得漆黑如墨。战士们说,这是因为这里的海水太深。海面上风不大却幷不平静,波幅巨大的涌浪,像一座接着一座的小山向我们压来。我们的船艇迎着涌浪劈波前行,船艇周围浪花四溅。上下翻飞的海鸥似乎寂寞已久,看到来客“嘎嘎”地叫成一片。这个时候,艇上的小伙子热情地告诉我,东岛是西沙群岛中的第二大岛,在永兴岛东南方向,我们因涌浪的关系要按“之”字形路线曲折前往;岛上是南海鲣鸟的栖息地,又称“鸟岛”;岛上有一片热带雨林,里面有一群明清年间先人带上去的野牛。

  说话间,烈日下艇内温度逐渐升高,我们的军衣都湿透了。我请身旁战士领着我到舱内看看,船艇甲板被烈日烤得滚烫,每走一步,脚下的胶鞋都发出“刺啦刺啦”的响声。下到船艇底层,机器声轰鸣震耳,只见战位上的战士穿着裤衩儿,汗流浃背,油污给他们涂上了迷彩。他们忽闪着一双双稚气的大眼睛,露出一排排雪白的牙齿同我们打招呼……此情此景,让我这个陆军老兵很受震撼,心情久久难以平静。我在这里再一次真切体会到什么叫苦,什么叫累,什么是“当兵的人”。等我返回到驾驶室,舵手对我说:“远方浪尖上漂着的像乒乓球样大的黑点,一跳一跳的,那就是东岛了。”

  经过2个多小时航行,我们靠近了东岛码头。码头上,有几棵椰子树高高挺立。沙滩上,贝壳镶嵌的标语“爱国奉献,守岛建岛”格外醒目。官兵们早就排成整齐的队伍,不停地挥帽招手,欢迎补给船的到来。队伍最前面,停着一辆手扶拖拉机,据说是地方海事部门施工结束留给守岛部队的,战士们称之为“东岛一号”。船艇靠岸后,艇上艇下的官兵就像久违的兄弟,亲切握手,热情拥抱,聊个不停。忽然,有人将一个绿色帆布邮包甩上码头。东岛官兵“呼拉”一下围拢过来。不一会儿,几乎每个人都拿到了自己的邮品,有的边走边拆看手中的信件。那个时候,手机信号还没有进西沙,守岛官兵两三个月才能收到一次家信,难怪大家这样迫不及待。卸载开始了,东岛码头顿时繁忙起来。有的背煤炭,有的抬柴油,有的扛粮袋,有的抱蔬菜副食品……“东岛一号”欢快地来回奔跑,战士们人人脸上都挂着笑容,像过年一样高兴。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