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评社北京1月24日电/农业强国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根基。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这是我们党第一次郑重提出建设农业强国,必将对推动农业现代化建设产生重大影响。那么,什么是农业强国?如何认识农业强国的本质特征?农业强国究竟要“强”在哪?
目前,关于农业强国特征的一般性描述和讨论,侧重于生产效率和竞争力角度,如认为农业竞争力位居世界前列的国家,可称其为农业强国。然而,对我们这样一个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大国而言,农业强就不仅仅是一个效率或竞争力概念,而是一个发展与安全、效率与公平相统一的概念。农业强国不仅表现为农业自身强,而且体现为对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的支撑能力强。有中国特色的农业强国,既有现代化农业强国的一般特征,也存在由自身内外部条件产生的特定性,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即农产品供需动态匹配能力强、农业价值创造和分享能力强、全球范围内配置资源能力强和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强。
农业强国之强,首先是与农业产出能力强以及供需适配性高联系在一起的,这本质上是以完善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作为支撑的农产品供需总量平衡和结构匹配能力。超大规模人口、超大规模农产品需求的现实,决定我们必须立足国内解决14亿多人吃饭问题。为此,农业强不强,首先要看农业综合产出能力强不强,能不能主要依靠自身保障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如果在吃饭这一基本问题上还受制于人,肯定谈不上是农业强国。世界范围内,真正的农业强国都有能力解决自己的吃饭问题。同时,如果只是农业产出能力强,而供给体系对需求变化缺乏适应性和灵活性,不能有效满足城乡居民对农产品的升级化、多样化需求,这样的农业也不能称得上是强大的农业。基于此,有中国特色的农业强国,必然要建立在坚实的物质技术基础、优化的农业产业结构、完善的农业产业体系基础上。
除了产出能力强,农业强国的农业价值创造和分享能力也要强。农业劳动生产率高、价值增值能力强,是世界农业强国的核心表现。这些国家人均产出效率、综合效益等主要指标往往达到世界领先水平,农业普遍具有高效率、高效益特点。强大的农业价值创造能力,取决于高水平农业科技、现代化物质装备支撑,科技成为价值创造的源泉。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农业强国,离不开科技创新驱动。与此同时,“大国小农”是我国的基本国情农情,这决定有中国特色的农业强国建设必然不同于西方以资本为中心的逻辑,目标旨向是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由此,衡量农业强不强,还要看对广大农民增收致富的带动能力强不强,农民能不能充分参与并分享农业强国建设带来的好处。
同时,我国作为一个大国,农业强国建设与小国相比有着不同特点。从全球来看,凡是建成农业强国、同时又有较大经济体量的国家,在全球范围内配置资源的能力都很强。这些国家农业之强,不仅体现为本国农产品在全球贸易中的竞争力强,同时也表现为具备维护全球农产品供应链安全、供给全球农业公共产品、制定农业国际规则等方面的能力,以及拥有一批具有产业链整合能力的跨国农业企业。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农业强国,必须构建与之相匹配的全球农业资源配置能力,锻造更具韧性的农业产业链供应链,从而有效应对重大风险挑战,更加高效地统筹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
此外,不能长期存续的农业必然不是现代农业,农业强国的农业一定是可持续发展的。这可以分两个层面来理解。从狭义角度来说,体现为资源环境可以承载农业的长期持续发展。农业发展不以浪费资源和污染环境为代价,农业生产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能够有机耦合,农业资源利用率较高;或者是能够以较低的资源代价取得高于世界平均水平的增长并保持可持续增长。从更广泛角度来看,则体现为农业具备可持续发展的内生能力,包括劳动力、技术、资本、数据等要素能够优化组合配置,以及政府对农业的合理支持、有效干预和高效制度供给等,从而使农业产出效率能够长期维持在一个比较高的水平,进而实现农业的良性循环发展。
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涂圣伟(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产业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研究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