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红岩精神永远活在人们心中
http://www.CRNTT.com   2020-09-22 17:16:44


 

  当年八路军重庆办事处条件极其艰苦,吃水要到两公里外的嘉陵江边挑,蔬菜都是自己亲手栽种,一个月都难见荤腥。穿的粗布单军装,抗战八年每个人只发了两套。“当时,方卓芬的这套衣裙就显得格外耀眼。她主动将衣裙贡献出来,供办事处的每一位女同志外出公干时使用。”黄真彦介绍。今昔对比之下,先辈们这种不求吃、不求穿、一心革命的精神,让观众感佩不已。

  再往前,可以看到两份老报纸,一份是大名鼎鼎的《新华日报》,一份是《棉花街壁报》。《新华日报》是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初期中国共产党在国民党统治区唯一公开出版的机关报,发挥了重要的宣传作用,有着“新华方面军”的美称。展厅中央的印刷机,是当年印制《新华日报》的机器,堪称红岩革命纪念馆的镇馆之宝。

  “我跟观众说,这是我们南方局的‘老战士’,受过伤,还坐过牢。”讲解员邓涛介绍,这台印刷机跟着八路军队伍从武汉辗转到重庆,沿江而上,颠坏了不少零部件。到重庆后,又印刷了无数份报纸。1947年,《新华日报》被迫停刊,印刷机被国民党扣押起来。重庆解放后,它又重获新生,一直工作到1985年才光荣退役,进入博物馆,被评为国家一级文物。

  《棉花街壁报》是为宣传抗日救亡而创办的一种街头壁报,因贴于重庆渝中区小什字的棉花街而得名。邓涛介绍,展厅里这张壁报也是国家一级文物,上面有对重庆大轰炸的珍贵记录,也有对民众团结起来抗日的呼吁,还有敌军失利的消息报道。

  红岩珍品

  “千秋红岩——中共中央南方局历史陈列”展厅面积2400平方米,包括“共赴国难——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雾都明灯——中共中央南方局驻足红岩”“抗战号角——新华方面军”等10个部分,展出了600多张珍贵历史照片和300多件展品。

  “我馆藏品超过10万件,其中有3608件珍贵文物。”重庆红岩革命历史博物馆研究馆员徐康介绍。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