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 
霍乱:不该被遗忘的老瘟疫
http://www.CRNTT.com   2020-06-19 12:29:31


 
  为了否定被他嘲笑为“热情猎取逗号”的科赫之理论,德国卫生学家佩藤科弗甚至在自己身上做了一次危及生命的实验,以身试菌。

  佩藤科弗确实并没有因此染上霍乱。他只是在实验后的第三天患了肠黏膜炎。但他不知道的是,之所以没有患上严重的霍乱,是因为在他向科赫索取霍乱培养物时,科赫猜到其用意,有意把经过多次稀释、毒性已衰弱到极点的霍乱培养物给了他。

  佩藤科弗只是“以身试菌”的代表。曾有医学史家做过统计,用霍乱培养物做自体试验的,仅有记录的就有40人之多。这些实验极大地推动了对霍乱的研究。

  清洁水源和疫苗助力抗衡霍乱

  斯诺和科赫等人的努力,开启了科学对抗霍乱的历程。

  发端于斯诺“死亡地图”的流行病学成为日后预防医学的基础,而从疫情中诞生的公共卫生理念和由此引发的公共卫生运动,推动着欧洲乃至世界公共卫生现代化的步伐。

  新中国成立初期开展的爱国卫生运动,改水改厕等一系列综合措施,在很短时间内就使曾长期在我国流行的古典型霍乱绝迹。

  20世纪60年代初,第7次霍乱大流行传入我国后,我国加强了防疫专业队伍和监测系统的建设。针对霍乱的发生和流行,党中央和国务院多次明确指示。国务院曾为此专门召开过会议,并于1981年以国务院名义下发文件,明确提出“标本兼治,治本为主”的防治霍乱的对策原则,各地采取有力措施,加强对霍乱疫情和疫源地的监测和防治工作。21世纪以来,中国的霍乱疫情已经非常少见。

  与此同时,霍乱弧菌的成功分离开启了疫苗研发的可能。1885年,西班牙的佛瑞将霍乱菌肉汁培养物注射到人体,成为人体注射疫苗的开始。1896年,德国的考来将霍乱弧菌加热杀死后制成菌苗,并在1902年日本霍乱大流行时使用,获得成功。

  之后俄国人哈夫克伊纳开始在印度进行霍乱疫苗临床试验,20世纪20年代,印度进行了大规模临床试验,此后的几年中,接种人数高达300万。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