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阳明大传》 束景南 着 复旦大学出版社 |
中评社北京6月13日电/来源:人民日报。王阳明是中国古代思想史上一个重要人物。500年来,对王阳明及其学说的研究延绵不绝。研究王阳明的时候,我常常提醒自己:一切凭材料说话,一切据事实立论。要求真、求实、求是,重新认识王阳明其人其事其思想。
最早接触王阳明学说,始于上世纪60年代。我在南京大学读书的时候,意外在旧书摊上购得一部《阳明全书》,这部书伴随我度过后来10年的乡村教师生涯。1978年,我进入复旦大学学习古代文学,读到《柳如是别传》,陈寅恪这部80万字传记,实际上就是通过小人物悲欢离合的命运反映一个波澜壮阔的时代。当时,我就暗下决心要给王阳明立传。研究王阳明,必须先研究程朱理学。我研究生毕业后,就先着手研究朱子学,写出《朱子大传》《朱熹年谱》等著作后,水到渠成地转入对王阳明的研究。
给王阳明写思想传记,需直面三个挑战:一是有关王阳明的资料很少;二是这些资料中还有很多错误;三是不少有关王阳明的传统说法存在错谬。要避免重复前人谬误,一定要大量挖掘新资料,要不惮繁难、全面查找,蛛丝马迹都不能放过。这一查找、开拓资料的过程整整花了10年。我先是写出《阳明佚文辑考编年》《王阳明年谱长编》,然后才动笔写《阳明大传》。
写《阳明大传》,最难写的是他的早年经历。王阳明30岁之前,几乎没有留下一手资料。我唯有从开拓原始资料入手,从明代一直查到当代。那段时间,我基本每天都在浙江大学图书馆古籍室里手抄誊写各种文献资料,晚上回家再进行梳理、考证。除明人的别集、总集、史志外,书法绘画著作题跋中也可找到不少王阳明逸诗、逸文或相关证据。穷年累月地查找、考证资料,是做学问必不可少的笨功夫。
笨功夫还需成为硬招式,一个前提就是做到文史哲融会贯通,具备坚实的理论思辨能力与历史叙事能力。只有这样,才能驾驭海量材料,游心其中、超越其外,进而侦破疑案、破解误说。我充分利用21世纪以来王阳明的逸诗、逸文与相关资料等大量新发现,提升理论思辨能力与历史叙事能力,对王阳明生平行事与经历作了大量新考订,纠正历来的误说、错案,对阳明心学思想有了更深层的认识,作了全新探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