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业装修美方不请港人
综合该报告及卫星图片估计,白加道美总领事官邸亦建有多座低层住宅,仅1楼至少4个单位,每个单位建筑面积3328至3561尺不等、睡房数各4个。该官邸须经专用斜坡小路到达,惟由大路转上小路时,已有大铁闸及岗亭,私隐高、安保强,连用地现估值逾60亿元。据了解,美国在港物业全部经过改建,高度设防,装修物料皆由美国运来香港,装修人员亦不让香港人插手。
1975年春末,美国在越南战场遭遇冷战最大惨败,美国国内的反战运动,不仅没有偃旗息鼓,反而壮大了左翼力量。美国政府转而清算“越战腐败分子”。
美武官涉贪入狱住宅充公
据《纽约时报》1975年5月报道、美国司法部1976年报、历史学者恩格尔曼(Larry Engelmann)2010年4月文章等,越战中任职美国驻南越大使馆武官办公室的西蒙斯(David Craig Simmons),战后被指控从香港等地为南越军采购石油期间,贪污美国政府公帑;但西蒙斯反驳,他是南越军欺诈的牺牲品。
西蒙斯罪成入狱后,他名下宝马山云景道43-49号恒景园19B的住宅单位,被美国政府充公。据土地登记资料,美国政府1976年起持有该物业至今,建筑面积1970尺,如今估值约4000万元,较西蒙斯1974年花48.5万元买入,升值约80倍,但用途不明。
中英谈判与中美互动:大举卖楼用完即弃
据土地登记资料,1949年2月及1950年4、7、8月,美国政府共花约121万元,相继购入乡郊建屋地段第423号(即金马麟山道15号)、乡郊建屋地段第323号(即山顶道1号,1985年一度由金庸买入)、乡郊建屋地段第543号(即香岛道2号)、乡郊建屋地段第405号(即浅水湾道32号)。
大举卖楼大赚约48倍
不过这些物业于1981年12月至1983年5月,即中英香港问题谈判的第一阶段卖出,总收入达5860万元,较买入时大赚约48倍,卖出次序巧合地与购入次序完全一致。该时期内,美国政府亦卖出1886年获港英政府批出的乡郊建屋地段第524号(即山顶甘道11号),获利4600万元。
当时中英谈判僵持,香港前景未明朗,股市、楼市、港元齐跌,美国政府出售在港物业,精准把握住获利套现时机。近年档案研究发现,这一时期,时任美国驻港总领事李文、时任美国驻华大使恒安石持续向时任美国国务卿舒尔兹秘密报告中英谈判情报,包括与时任英方谈判代表团团长、英国驻华大使柯利达不公开的私下沟通,显示美方暗中牢牢掌握香港局势的最新情况。
而此时美方连串在港卖屋行动,更是符合1979年中美建交后,趋向温和的美国对华战略。1983年4月,由美国副总统、国务卿、国防部长、中情局局长等高官组成的小组,向时任美国总统里根呈交了一份题为《美中关系:政策及展望》(U.S.─China Relations:Policy and Prospects)的内部报告,提及美方一系列拉拢中国、打击苏联的计划。
该报告梳理香港问题时指出,美国在港商业利益、香港作为美军情报岗哨和战略港口的作用,很可能因香港回归而丧失,但这些利益和作用并非不能搬到邻近地方代替,故美方当年没有应英国政府请求公开介入中英谈判及表态支持英方,避免破坏中美关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