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表2:在穗台胞社会融入样本基本变量描述性分析 |
|
表3:在穗台胞社会融入样本总体情况描述一级/二级指标 |
三、研究方法
本研究通过理论研究确定指标框架,编制了调查问卷和访谈提纲,开展实证研究。问卷的发放与回收工作于2019-2020年主要通过在广州地区组织多次台胞座谈会或各台协会议等进行现场发送的形式完成,并随机选择台胞进行访谈。共回收问卷319份,剔除其中有漏答的无效问卷,有效问卷为313份,访谈台胞27人。问卷统计分析数据如表2。
表2:在穗台胞社会融入样本基本变量描述性分析
*资料来源:作者自制。需要说明的是,政治倾向指标中选择“泛绿”频次极低。鉴于研究者的大陆背景,很可能有相当一部分“泛绿”样本选择了“不表态”或“中立”项。
四、在穗台胞社会融入现状的实证调研
按照李克特量表(Likert Scale)的5点法,社会融入程度“非常低”、“比较低”、“一般”、“比较高”、“非常高”的取值区间分别是:[0,1.00)、[1.00,2.00)、[2.00,3.00)、[3.00,4.00)、[4.00,5.00],数值越大表示社会融入程度越高。本次调查所获样本在整体社会融入程度的均值为3.92(标准差0.73),大体上可以认为,当前台胞在广州的总体社会融入程度比较高。总体情况描述见表3。
表3:在穗台胞社会融入样本总体情况描述一级/二级指标
资料来源:作者自制。
(一)经济融入程度比较高,但经济融入信息渠道单一
1.经济融入程度较高
在经济融入方面,该维度数值越大表示台胞在大陆能够获得越优良的就学、就业与职业发展前景。本次调查所获样本在经济融入这一维度的均值为3.90(标准差0.71),且仅有5个样本得分低于3分。表明当前在穗台胞的总体经济融入程度比较高,且在“非常高”方面表现出了强烈的倾向(共有148个样本得分为4分,占总样本量48.05%)。
2.发展指标不均衡
在“发展观感”、“就学/就业机会”、“未来期望”这三个指标中,“就学/就业机会”的得分最低,为2.62(标准差0.73)。通过对有效问卷的进一步分析发现,台胞获得就学/就业信息的渠道比较单一(共有165个样本得分为2分,占总样本量52.72%;101个样本得分为3分,占总样本量32.27%)。大多数台胞主要通过“朋友介绍”的方式获得就学/就业信息,少有通过“单位招聘”、“网络与新媒体”和“自行投递简历”等其他方式获得信息,这可能极大削弱了台胞获得在大陆就学/就业机会的可能性。访谈中发现,许多台胞,尤其是台湾青年表示在这里找工作受到一定限制,主要是政府机构和国企等,甚至在参加一些民企面试时也因其台籍身份而受影响。在高校就业的台胞普遍反映在其教师资格证认定和组建课题合作团队、获得课题立项和在大陆发表研究成果上存在很多困难。也有人反映子女入读当地优质公立中小学不易。
“发展观感”、“未来期望”都获得了“非常高”的得分,前者为4.14(标准差0.75),后者得分4.13(标准差0.75)。这意味着对于那些能够获得足够信息的台胞而言,不管是对于广州基础建设与治安环境的观感,还是对于自身在广州的未来发展前景,都有着非常高的评价和期待。
由此可见,随着经济的发展与基础建设的完善,大陆巨大的市场与相对有效的治理,已经能够为台胞提供公平、甚至比较优越的就学、就业与职业发展前景。但目前大多数台胞——尤其是台湾青年——还主要依靠各自人际关系网络获取信息,缺乏多元和完善的信息传播渠道,就业发展还不理想。
(二)生活融入程度比较高,但社会/政治参与程度偏低
1.生活融入程度较高:在生活融入方面,该维度数值越大表示台湾青年越能够适应在大陆的生活。本次调查所获样本在生活融入维度的均值为3.73(标准差0.73),因此当前台胞在穗的生活总体融入程度比较高。融入程度“非常低”和“比较低”的样本仅占总体的3.19%。不过访谈中许多台胞表示,因台胞证不是18位数,在购买和修改机票、车船票和住宿上以及申请银行贷款等方面不便,不能在网上便利进行,即使办了台胞居住证也依然存在这些问题,仅是在大城市办理时有所改善。
2.社会/政治参与程度有待提高:进一步考察三个指标可以发现,台胞在“社会/政治参与”指标上得分最低,但也得到3.21(标准差1.20)的分数,仍处在“比较高”的区间当中。而“日常习惯”、“人际交往”都获得了更高的得分。如果考虑到有80%左右的样本年龄段处在30-39岁之间,那么可以合理推断,对于这些正值壮年的台胞来说,能够相对容易地将自身投入到所在城市的人际关系网络和社区活动当中,并且能够熟练使用大陆各类生活硬件、软件,如微信、支付宝、美团、滴滴等等。换言之,共通的语言和文化环境,相对便捷的日常生活条件,有效地促进了台胞在广州的社会融入。
(三)文化融入程度比较高,但价值观和节日风俗认可度偏低
1.文化融入程度较高:在文化融入方面,这一维度数值越大表示台胞在大陆能够更好地接受在陆居住城市的语言、风土人情、社会理念与社会规则。
2.价值观与节庆认同不足:从“语言”、“服饰”、“饮食”、“价值观”、“节日风俗”、“社会规则”这六个指标来看,价值观和节日风俗的得分最低。
一个有意思的观察是,尽管台胞对所在大陆地区的价值观认可度并不那么高,但却对当地社会规则表现出了较高的接受程度。这说明台胞在并不那么瞭解或认同当地价值观的情况下,仍然理解而且愿意遵从所在地区的正式制度安排和人情世故甚至社会潜规则。这一方面自然意味着台胞对当地文化的尊重和瞭解,但同时也可以解读为台胞群体的实用主义倾向:尽管不那么认可,但在需要的时候能够顺应乃至容忍特定规则。
综上可见,随着人口流动和经济发展,地区之间的差异不断减小,相互之间的容忍程度则不断上升。在文化融入方面,浅层次的文化指标如语言、服饰、节日风俗、饮食习惯等方面的区别不会影响台胞在大陆的社会融入;但在深层次的文化指标方面,对于年纪较长的台胞而言,尽管仍然不能(可能永远无法)排除他们接受在地规则背后的功利主义动机,但相比于受过良好教育的刚毕业台湾青年来说,经历更加丰富的他们更有可能认同代表共同发展未来的多项当地价值观,或者至少能“伪装”得更好,以便获得周围交往人群的接纳。
(四)心理融入程度非常高,对于广州的归属感非常强烈
1,心理融入程度高:在心理融入方面,该维度数值越大表示台胞对所在大陆居住地的归属感越强。尽管只有迁居当地的意愿得分为“非常高”,但心理融入维度的总体得分还是落在了“非常高”区间。也就是说,台胞对于广州的归属感非常强烈,不仅愿意关心当地发展,还愿意为此付诸行动。这一结果颇为令人意外,与本项目一位研究者2016年参与的另一项调查⑦的结果差别很大(其样本涵盖多个省市)。其原因应是广州自身的地缘、气候、经济结构、物产、饮食和生活习惯等与台湾地区相似,经济发达、文化深厚、开放包容等,最早成立台协等支持其组织化经济、社会融入,令台胞在此生活、工作、发展更为便利,获得了他们的认同。
2.对当地的关心程度不足:深入考察各个指标可以发现一些值得关注的情况。在“对当地的关心程度”这一指标中,却表现出了有趣的反差:相比于其他指标,这一指标表达了十分强烈的“一般”倾向,有35.78%的样本落在“一般”区间,与落在“比较高”区间的样本数几乎一致(38.66%)。对此现象的一个可能的解释是,处在不同的人生阶段,台湾青年学生对于价值观、意识形态等理念层面的追求更强;而青壮年台胞则更为务实,对当地的情感体验,可能来自于广州自身的飞速发展和发达程度,使其对当地优越市场与庞大机会产生的渴望,尽管还没有内化为发自内心的“乡情”,也还没有产生稳固的身份认同。
五、在穗台胞社会融入结果的启示
访谈表明,大陆通过改革开放,不断做好自己的事情,取得伟大的发展成就,获得了台胞的高度认同,成为吸引台胞前来发展的重要因素,他们愿意让子女继续在这里生活发展,也表明他们大多数对大陆的制度和未来发展具有信心。
虽然在穗台胞社会融入总体较好,但也存在许多深层次的问题需要涉台部门重视。为了能够更加准确地对这些问题进行考察,本研究从四个维度、16个具体指标组成的指标体系入手,进一步评估在穗台胞的社会融入现状与问题。
(一)社会融入程度比较高,但认同和归属感不足
总的来看,台胞在广州的社会融入程度比较高,但还没有表现出发自内心的认同和归属感,表明台胞群体大多是在大陆的“实用主义住客”。说他们是“实用主义”的,是因为台胞在大陆的社会融入还主要基于工具上的需要,尚需进一步拓展为认知上的亲近性与情感上的认同感;说他们是“住客”,是由于广州良好的生活环境和发展机会吸引他们的工具理性选择,足以促使他们产生海外华人移民那种扎根的决心,他们愿意长期在大陆生活发展,而且也愿意让自己的后代在此扎根,不仅希望获得当地人的社会福利同等待遇、机会,也想得到专门惠台措施的更多优待。
从社会融入的四个维度上来看,在经济融入上,他们意愿很高,但渠道较少;在生活融入上,他们能够适应,且愿意参与;在文化融入上,他们虽不都认同,但能够接受;在心理融入上,他们有一定归属,但不那么关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