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大理学院研究团队研究发现,山崩导致的堰塞湖会反向引发地震。(大公报) |
中评社香港4月10日电/大公报报导,近月来地震频发,相关科学研究亦被关注。中大理学院地球与环境科学研究团队于昨日公布一项最新研究发现,由山崩导致的堰塞湖会施加地下压力,反向引发地震;该项研究为首次研究证实地震可以由地表自然灾害引发。中大研究团队建议,常出现大型山崩并形成堰塞湖的地区,未来进行风险评估时,或需考虑堰塞湖引发地震的连锁反应,有关地区应急部门要做好防灾准备。研究结果已于国际学术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发表。
重力加载及流体压力扩散引发
2018年位处青藏高原的西藏自治区白格村发生了两次山崩,其崩塌物总体积共达3300万立方米,并形成了堰塞湖。研究团队通过研究有关数据发现,在第二次堰塞湖期间,地震活动率显着增大;山崩后一周内该地区发生超60次地震,其中最高一次地震等级达到里氏2.6级,频率超出堰塞湖形成前20倍。研究团队透过分析,证实上述地震很可能由该堰塞湖的重力加载和流体压力扩散引发。
中大理学院地球与环境科学课程助理教授陈衍佐表示,该项研究已开展约一年半,首次证实了地震可以由地表自然灾害引发。他解释,当崩塌物阻塞河谷或河床形成堰塞湖,水位上升使水压增加,从而增加对地下的压力,湖水同时会扩散到地下孔隙并增加孔隙压力,在这两种联合作用下,附近断层进一步滑动引发地震。
陈衍佐教授表示,由于是首次发现该类现象,尚不清楚是否会经常发生地震以及可能导致的地震等级;团队未来将进一步研究世界其他地区是否曾出现类似白格山崩引发地震的现象,以瞭解这种现象的规模和普遍性。
团队认为研究结果对未来的地震风险管理极具意义,在经常出现大型山崩并形成堰塞湖的地区,例如中国西南部和喜马拉雅山等地震活跃的高山地区,未来做自然灾害风险评估时,可能需要考虑到堰塞湖引发地震的连锁效应,尤其在发生大型山崩后,有关地区的紧急应变部门要为可能出现的地震做好准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