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港产大闸蟹10月应市
http://www.CRNTT.com   2021-08-09 14:24:42


荒废鱼场改造成大闸蟹养殖场,蟹稻共生。(大公报)
  中评社香港8月9日电/大公报报道,港人每年吃掉1300万只大闸蟹,今年10月终于可以品尝港产的大闸蟹。有环保科技公司斥资2000万元,活化新界多个荒废鱼塘成为大闸蟹养殖场,场内架设遮光网降温,并引入地下水确保水质清澈,塘底铺上胶板种稻形成“蟹稻共生”自然生态环境,配合纪录仪监察水质、水温和酸碱值提高产量,确保港产大闸蟹“住好啲”兼健康成长。

  本港基于天气和地理环境因素,一直无法养殖大闸蟹,所以港人以往所吃的大闸蟹,一般来自内地,少部分从荷兰、台湾、日本进口。生态鱼虾蟹科技有限公司创办人程诗灏接受《大公报》专访时表示,养殖大闸蟹有价有市,只要成功克服各项难题,香港也可以出产自己的大闸蟹,早前从内地引入中华绒螯“长江一号”蟹苗,属大闸蟹的正宗,确保爆膏味浓。

  程诗灏从事生态教育范畴多年,熟悉本港环境生态,他留意到新界有不少荒废鱼塘,成功游说多个塘主,将元朗流浮山、河上乡、尖鼻咀及天水围多个鱼塘,合共800万呎的鱼塘改装成为大闸蟹养殖场。

  克服炎热天气 控制水质

  场地问题解决,但本港天气炎热,加上花岗岩为主,影响水温和酸碱度,客观环境条件不利于养蟹,如何逐一克服,成为重大难题。程诗灏的拍档陈式立,是港大地球科学系博士,凭借地理及地质方面的专业知识,清理鱼塘后,陈想到从流浮山收集蚝壳,平衡水质的酸碱值,此外又研究地下水流向,抽取地下水引入鱼塘。

  蟹属水陆两栖,为了让大闸蟹“住好啲”,塘底铺设由他们自行研制的胶板积木,再于上面种植水稻,程诗灏表示:“蟹可以在夹缝的空间休息,又可以爬上去唞唞气,塘中同时养殖鲩鱼等,形成一个自然生态圈!”

  大公报记者上星期到河上乡其中一个养殖场了解情况,蟹在围网中爬来爬去,由于尚未完全成长,暂时只有一至两両重,蟹钳的部分也未长出绒毛,但已经非常生猛。

  鱼塘塘主之一、鼎丰华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陈建尧表示,目前这批蟹只换了数次壳,每一次换壳也会长大一点,接近十月,将脱壳近30次,足五至六両重,便可推出市场发售。

  目标产50万只 每只卖238元

  记者现场观察,塘边装设防晒网降温。程诗灏解释,温度过热有机会令大闸蟹生病,防晒网配合地下井水,就可以将鱼塘水温控制在24至25度,塘边设置水质监察系统,方便收集水含氧量、水温、酸碱值等数据,“如果数据出现异常,就会响起警号,以便找出问题尽快补救!”他表示,配合科学化措施,大闸蟹的存活率,可望提升至七成以上,对比传统的养殖场,平均存活率只有三至五成,产量可大大提高。

  这批港产大闸蟹,最快今年10月可以推出市场,目标产量50万只,每只四至五両重的大闸蟹售价238元,“早鸟订购”七折。陈式立表示,已有30间餐厅、酒楼、生果店预订,包括米芝莲摘星食店。另外,市民也可在网上购买,稍后更会推出一款手机应用程式,内含一款“煮食游戏”,市民只要完成任务,随时可以免费赢得大闸蟹。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