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位顶级经济学家的经济学知识掌握的不够牢固,她忘了经典经济学原理:比较优势理论。(资料相) |
中评社香港4月16日电/《识港网》16日发表文章:【识港话事】产能过剩论:美国的新型PUA话术,作者为《识港网》特约评论员路易。以下是该文章内容。
“产能过剩”(Overcapacity),这个概念最近在全球爆火,成了媒体热词。在日前访问中国行程中,这个词几乎成了美国财政部长耶伦的口头禅。
有媒体统计,单单4月5日、6日两天,耶伦就在不同场合提了8次“产能过剩”。对此,她解释道:中国的产能(主要指电动车、光伏和锂电池三大产业,被称为中国制造“新三样”)大大超过了中国国内的需求,也超过了全球市场的承受能力。产能过剩可能导致大量低价出口,对美国和其他国家的公司和工人造成伤害。
这句话乍一听好像符合逻辑。以电动车为例,行业数据显示,汽车产业涵养了美国约5%的劳动人口。现在中国产量高,价格低,美国的车企卖不出车,工人就要失业。失业是社会灾难,任何政府都要出手干预。
然而,看来这位顶级经济学家的经济学知识掌握的不够牢固,她忘了经典经济学原理:比较优势理论。该理论认为,国际贸易的基础是生产技术的相对差别,以及由此产生的相对成本的差别。每个国家都应根据“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弊相权取其轻”的原则,集中生产并出口其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进口其具有“比较劣势”的产品。这可以说是西方自由贸易体系的理论基础。
很明显,美国传统车企在这一波电动化浪潮中已全面落后,不仅除去特斯拉没有一个品牌进入全球电动车销量前10,就连福特、雪佛兰在美国电动车市场中的市占率加在一起也只有12%。除去特斯拉和睿维安(Rivian),美国市场电动车前10名有6家外国企业,这还是在电动车发展最迅猛的中国车企未进入美国市场的前提下。
事实证明虽然特斯拉异军突起,但美国汽车业整体在电动车领域已经不具备比较优势了。按照理论,美国应当认清形势,设立合理贸易规则引入优势市场的电动车,让消费者得到更低价的环保产品,推动社会绿色转型,这是对国家利益、社会利益更好的选择。至于资本与劳动力资源,应该以政策和市场引导转向本国更具优势产业。
耶伦提到的另外两个领域 — 锂电池和光伏产业也是同理。
然而,美国政府却选择不承认自身发展的局限,生搬硬套一个“产能过剩”的话术,企图“PUA”中国,让中国自我怀疑,从而为稳定两国关系做出让步。这个词是一个心理学名词,指恋爱关系中的一方通过精神打压等方式对另一方进行情感控制。
产能过剩是指生产能力超过市场需求,供给存在闲置。就是你做饭做多了,再便宜也没人买,因为吃不下了,只能在锅里烂掉。但如果市场有需求,那就不应归类为产能过剩。依然以汽车产业为例,数据显示,2022年日本国内汽车产量为784万辆,出口381.3万辆,日系车又以性价比高为特点,为什么日本不是产能过剩?
美国20%的农产品销往中国,加上运费、关税后售价依然比中国很多本土农产品便宜,为什么美国不是产能过剩?这种违背正常国际贸易原则的话术,想必耶伦的经济学老师听到了也会扶额叹气。
实际上,从全球市场需求和未来发展看,当前电动汽车产能不仅没有过剩,而且远远未能满足市场需求。根据国际能源署测算,2030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需求量将达4500万辆。2023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达到1465万辆,主要国家的市场平均渗透率仅为16%。这好有一比,就像数码相机出现后,只有胶卷产能过剩,存储卡一定不会产能过剩。未来产业的需求只会随着技术叠代和成本下降而越来越高,补充产能还来不及,何来过剩?
另外,近年环境保护成为了国际社会的共同目标。而将理想变成现实的最重要基础就在于如何为市场提供可负担的转型商品。任何一国为世界提供物美价廉的相关产品,都应得到尊重。美国政府已将推动绿色转型作为国策,但当可负担的转型商品出现的时候,他们又要求价格必须按照本国落后产业的标准制定,这是什么奇怪的思路?
实际上,反过来思考就明白了:如果现在是特斯拉产量高,价格低,占据全球电动车产量的三分之二,耶伦还会讲产能过剩吗?
所以,“产能过剩论”翻译过来还是“中国威胁论”,把自身产业政策的失败,说成是中国的问题。实际上就是美国政府和业界面对中国新产业崛起极度焦虑的体现,是心病,要治。
但实际上,这病也不难治。在此,笔者就冒昧的为美国开几副药。
一是开放。这正是中国电动车产业成功的秘诀。2019年特斯拉来到中国建厂,在过去的三年多里在中国市场累计交付140万辆。在此过程中,特斯拉影响了消费者心智,推动了智能电动车的接受度,激发了中国电动车产业链的活力。在此过程中,各家车企技术不断叠代,消费者持续受益,电动车产业持续升级,中国离环保目标也越来越近。
二是合作。的确,美国的汽车产业近年没落,即便在传统汽车领域也被日韩欧洲车企抛离,当年的福特神话早已成为历史。如果美国希望在电动汽车浪潮中扳回一城,那就应该放下身段,找到优势市场的优势企业合作成立合资公司,在本土建厂,利用领先企业的优势技术提升竞争力,促进产业链发展,并且带动就业。
这正是中国车企过去30年的成功路径。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当年有长安福特、上汽通用,那现在也完全可以有福特长安、通用上汽。
三是创新。虽然汽车产业衰落,但美国的整体科技水平依然处于世界领先。智能电动车时代,汽车的概念被大大扩展,美国汽车业界可以利用本国其他产业的优势提升自身实力。例如人工智能、芯片、大数据、娱乐业等等,都可以形成比较优势,提高电动车产业竞争力。甚至利用领先的研发能力开发出更好的新能源汽车,给消费者更多选择。
以上都是美国在此次产业浪潮中可以做的事。然而,他们只是把心思放在如何将经贸问题泛政治化,如何编纂话术,如何PUA中国上,最后的结果一定是越来越落后,失去一个产业,失去一个时代,乃至失去美国立国之本:“多元、开放、包容”的精神。
科技的进步,市场的发展是客观规律,不会因为某些政客落后的思维意识而改变。可能再过几年,随着全球绿色转型的推进,美国再想用产能过剩的说辞PUA中国,国际社会也不会再当真了,权当失意者的自言自语,听听就算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