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乾隆年制”画珐琅山水花鸟西洋式提梁壶。故宫博物院藏 |
中评社香港2月7日日电/“清宫戏”是近二十年影视作品的热门题材,观众对真正的“清宫史”反而较少探究。中国历史文化学者、北京市档案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国家博物馆研究员姜舜源悉心撰写了与透过“清宫戏”看“清宫史”系列文章,图文并茂。透过“清宫戏”看“清宫史”四之二:清宫用膳与清廷赐宴。文章内容如下:
从战国《管子》,到西汉司马迁《史记》,中国人“民以食为天”的观念深入人心,对“清宫戏”感兴趣的自然也包括吃饭。戏中往往只表现皇帝的吃,对妃嫔以至更低的宫眷们吃什么、怎么吃,不甚了了;至于宫女、太监们怎么解决每天的吃饭问题,更语焉不详。
宫廷膳食,膳房统管
根据《大清会典》《宫中现行则例》等典章制度汇编,皇帝、后(不转繁)妃们吃饭问题,都由御膳房负责。御膳房在养心门广场南院里,是一排长房,康熙帝御笔匾额“膳房”。《清史稿•职官五》总结说:“御膳房,执守侍,总管三人、侍监首领十人,专司上用膳羞、各宫馔品,及各处供献、节令宴席。后省总管一人、首领二人。”御膳房负责内廷餐饮服务,编制是总管三人、首领十人,后来分别减一人和二人。他们是皇上信得过的管理事物大臣,之下是尚膳正、尚膳副、尚膳、主事、委署主事、笔帖式(文书记录)等,具体做饭的是厨役、掌灶等等。清朝二百六十八年间,后宫人数不断变化,为后宫服务的御膳房规模随之变化。康熙、乾隆在位时间长,其后宫人员也多,御膳房就主要负责皇上的御膳,皇后另辟内外膳房,皇太后居住的寿康宫设外膳房,皇子、皇孙结婚了也结束集体生活,单设饭房。晚清同治、光绪后宫人员很少,一个御膳房足矣,主要是满足两宫太后特别是慈禧太后吃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