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李铁:中国经济趋势若干判断
http://www.CRNTT.com   2022-05-24 08:25:06


  中评社北京5月24日电/中国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原首席经济学家李铁在《财经》杂志撰文指出:

  从中国经济近十几年增长的变化过程中,我们大致可以做出以下几个判断。

  经济增长的速度虽然放缓,但是增长趋势尚未改变。是否认定中国进入了低速增长期,涉及的因素会很多。特别要注意到,如果是因为外部因素或者疫情等不利因素影响的经济严重下滑,一旦危机和风险降低,在未来的恢复增长期中,则可能会出现中位数甚至更高速的增长,也就是经济波动过程中的反弹现象。

  政策因素对经济结构调整的影响十分巨大。很多下滑的征兆其实在2019年以前就出现了,其实与疫情,以及国际关系的变化无关。比如,提出实现数量型增长向质量型增长,从粗放型增长向集约型增长的政策目标,对房地产政策的调整、对环境和生态的重视等等,这些对于投资和消费都有直接影响。可以将之视为转型过程中必须要付出的代价,因此带来增长速度的放缓也在意料之中。

  社会消费需求的基本面还在,这应该是支撑内需的信心所在。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旅游消费,以及以汽车为代表的工业制成品销售的趋势看,只要外部因素、疫情,以及政策有所变化,反弹的迹象就会出现。仅从这一点可以看出,基于14亿多人口的消费增长在结构转换过程中还存在着巨大的潜力。

  互联网等新兴产业的发展,还是具有强大的动力。从互联网用户数量来看,几乎已接近饱和,但是在应用内容上,还有极大的空间可以挖掘。疫情为互联网应用开拓了更为广泛的场景。在可预见的潜在市场上,还远远没有达到预期。

  政策调控还可以发挥巨大的潜力。当前市场需求还在,但是因各种因素导致一些政策的紧缩,使得增速下降。当政策调整预期目标已经达成,或是结构转型已经逐步实现时,政策一定会相应进行调整,适应经济形势的变化,从而释放新的动力,这对于市场来说会带来更为积极的效果。

  深化改革尚在进程中。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尚未完成,更多有利于促进市场发展的改革和政策还没有出台,有些已经出台的尚需要落实。改革会激活经济发展的动力,这是四十多年来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巨大成功的经验,而且还在继续探索中。

  外部环境变化和疫情蔓延带来的不确定性在增加。但也要注意到,至少在2020年至2021年,中国由于采取了稳定的清零政策,确保全产业链效应得到发挥,外贸的高速增长就是一个鲜明的例子。

  今年前四个月的各项指标并不理想,但是如果正确应对,把疫情控制在可控的范围,就可以把风险降低到尽可能低的水平,未来增长的趋势并不会发生根本性的改变。

   来源:北京日报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