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我国有条件有能力保持宏观经济大盘稳定
http://www.CRNTT.com   2022-04-29 09:10:04


  中评社北京4月29日电/据人民日报评论,一季度,我国经济运行实现平稳开局,成绩来之不易。尽管当前下行压力加大,但我国经济稳中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潜力足、韧性大、活力强、回旋空间大、政策工具多的基本特点没有变,我国发展具有的多方面优势和条件没有变。我们完全有条件有能力战胜困难和挑战,稳定宏观经济大盘。

  今年以来,面对更加复杂严峻的疫情防控压力和外部环境,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科学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一季度我国经济运行实现平稳开局,生产继续稳步恢复,内需拉动作用提升,创新驱动成效显着,发展质量不断提升。同时也要看到,受世界局势复杂演变、国内疫情冲击等多种因素影响,部分主要指标增速放缓,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我们要正确认识经济发展面临的困难和挑战,进一步加大宏观政策实施力度,积极出台有利于经济稳定的政策,保持宏观经济大盘稳定。

  经济运行实现平稳开局,成绩来之不易

  今年一季度,我国经济保持扩张态势,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4.8%,高于去年四季度0.8个百分点,经济增速保持在合理区间,经济运行实现平稳开局,并呈现一些新亮点、出现一些好趋势。比如,在主要发达国家通货膨胀率大幅上升和国际环境复杂变化的背景下,我国物价保持稳定;出口增长比较强劲,一季度出口增长13.4%,其中工业出口交货值同比增长14.4%;经济增速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是最高的,仍然是世界经济的重要引擎。经济高质量发展取得新进展。一季度,高技术制造业、装备制造业分别增长14.2%、8.1%,增速分别比规模以上工业高7.7、1.6个百分点。基建投资增长加快,制造业投资保持较快增长。

  从月度看,1—2月主要经济指标恢复较快,虽然3月份受疫情影响,部分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增加,部分经济指标出现回落,但综合来看,一季度我国经济总体上处于持续稳定恢复态势,正在按照“十四五”规划部署有序推进各方面结构优化升级和发展方式转变。比如,从实物量指标看,1—3月,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长5%,国家铁路货物发送量同比增长2.8%,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比去年同期提高18.7个百分点,就业格局保持整体稳定。这些都表明,我国经济保持合理增长具备坚实支撑。

  取得这样的成绩,十分不容易。第一,这是在去年高基数的情况下实现的。2020年和2021年一季度经济分别增长-6.9%和18.3%。如果说去年一季度经济运行是跨过一个大坑的话,今年一季度则是翻过了一座高山。第二,这是在近期疫情多发的情况下实现的。今年以来全国本土聚集性疫情呈现点多、面广、频发的特点,对经济运行的影响加大。一季度经济运行实现平稳开局,说明我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成效显着。第三,这是在世界局势复杂演变的情况下实现的。突然爆发的俄乌冲突导致全球能源、粮食等大宗商品市场和资本市场动荡加剧,对物流、供应链造成新的冲击,叠加美国量化宽松政策退出等影响,给我国经济发展带来新的挑战。我们能够克服重重困难和挑战,实现一季度经济运行平稳开局,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的结果,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的结果,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勠力同心、艰苦奋斗的结果。

  客观认识当前经济发展面临的困难和挑战

  受多种因素影响,我国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困难和挑战增多。我们既要看到经济下行的压力,更要看到其中蕴含的机遇,及时有效应对当前经济发展面临的困难和挑战。

  从内部看,我国经济发展的要素条件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人口总量接近峰值,老龄化程度加深;基础设施和房地产投资增速趋缓,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下降,资本形成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减少;技术创新后发优势减弱,进入更多依靠自主创新的阶段;土地、资源等约束条件逐步强化,旧的生产函数组合方式难以持续;等等。随着我国人口、投资、技术创新等要素条件发生重大阶段性变化,我国经济进入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既面临经济下行压力,也拥有迈上更高台阶的机遇。只要跨越这个关口,就能开拓新的发展空间,实现高质量发展。

  从外部看,改革开放后较长时期,我国利用劳动力成本低廉优势,抓住发达国家劳动密集型产业向外转移的机会,大规模出口和外向型发展成为我国经济高速增长的重要推动力。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全球经济结构大调整,我国经济也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我国制造业加速转型升级、向全球产业链高端迈进。个别发达国家竭力遏制我国发展,不择手段围堵打压我国高科技企业,这正说明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和国际竞争力持续增强。面对新的国际国内形势,只要我们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实现高水平自立自强,就能实现高质量发展。

  去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我国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经济工作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我们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判断和决策部署上来,客观认识影响我国经济发展的各种因素,科学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把稳增长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有效应对当前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稳定经济基本盘,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推动高质量发展不断取得新成效。

  保持宏观经济大盘稳定具备诸多有利条件

  尽管当前我国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且成因复杂,但我国经济稳中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潜力足、韧性大、活力强、回旋空间大、政策工具多的基本特点没有变,我国发展具有的多方面优势和条件没有变。我们完全有条件有能力战胜当前面临的困难和挑战,稳定宏观经济大盘。

  生产要素有支撑。从劳动力要素看,我国拥有8.8亿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年龄38.8岁,人口红利仍然存在。同时,人才红利正在加快形成和释放。2021年我国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0.9年,具有大学文化程度的人口超过2.18亿人,每年高校毕业生为1000万人左右,一大批具有国际水平的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正在形成。从资本形成看,目前我国储蓄率超过40%,社会资金总体充裕,生产建设支撑条件较好,投资增长具备较好基础,而且经过多年发展,全社会积累了庞大资本存量,盘活资产潜力有较大空间。此外,我国数据要素资源丰富,数据要素具有规模报酬递增的特性,这会对我国经济稳定运行提供越来越重要的支撑。

  创新创业有活力。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创业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改善民生的重要途径。近年来,我国科技研发投入力度持续加大,重大创新成果竞相涌现,在一些前沿领域开始进入并行、领跑阶段,为我国实现科技自立自强和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强支撑。2021年全国研发经费投入强度为2.44%,达到发达国家平均水平;发明专利授权69.6万件,是2010年的5倍,年均增长16%。近年来,我国平均每天新设企业超过2万户,全国市场主体已突破1.5亿户,涌现出一批前景看好的企业。早期投资、创业投资规模持续增长,2021年私募股权和创业投资基金规模达到12.79万亿元,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创业投资市场。企业创新活力增强。2020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有研发活动的企业占比达到36.7%,比2009年提高28.2个百分点。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