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培养新型产业工人支撑制造业转型升级
http://www.CRNTT.com   2020-11-04 08:31:37


 
  多措并举培养新型产业工人

  文章提出,第一,要发挥职业教育的制造业人才“孵化器”作用。新型产业工人是支撑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基础,职业院校作为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应该从培养新型产业工人的大局出发,确立新的职业教育体系。按照市场导向制定相应的人才培养方案,引入信息技术、人工智能、“互联网+”、新工艺、新控制软件等与生产紧密相关的课程。开展“双元制”职业教育,让学生一边在企业中见习,一边接受学校的理论培训,真正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让职业院校成为新型制造业人才的“孵化器”,为中国制造业转型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

  第二,要鼓励终身学习,促进劳动力转型。制造业转型需要传统产业工人向新型产业工人转变,为了适应新型制造业的发展要求,劳动者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重视技能学习,增加教育培训投入,尤其是针对新技术、新岗位要进行系统性学习,由“单一型技能”向“复合型技能”转变,不断提升技能水平和适应能力。同时,要将自身职业规划和企业发展结合起来,确立在工作中追求自身价值体现的就业理念,通过劳动力转型助力制造业发展。

  第三,要构建企业人才培训中心,培养具有新时代工匠精神的产业工人。中国制造业向价值链中高端攀升的过程中,需要一大批具有工匠精神的新生代产业工人。在新型产业工人紧缺的背景下,要充分挖掘企业自身的人才培养资源,通过构建人才培训中心,为接受培训者搭建实习基地,聘请企业技师和管理专家讲授相关课程等方式,不断提升一线工人的职业素养,培育新时代的工匠精神,满足企业转型发展的人才需求。

  第四,要完善人才激励机制,加强人才培养投入。创新是提高企业竞争力的重要因素,企业要建立科学的创新激励机制,营造良好的人才管理氛围,提高就业质量,增强对创新型人才的吸引力。针对技能偏向型就业带来的就业不平等和可能出现的就业极化现象,政府要加大对中低技能劳动者的人力资本投资,稳定不同技能劳动者就业。要加大对普通高等院校、职业院校制造业人才培养的投入力度,对面向重点行业关键岗位人才培训的社会机构给予补贴。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