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守护我家的小确幸——记疫情中海外华人妈妈
http://www.CRNTT.com   2020-04-29 11:34:14


 

  “若干年以后,他还会记得这段时光”

  在对抗儿子玩电子游戏的“拉锯战”中,帆姐的“杀手锏”是做手工。对于毕业于时装学院,又长年从事相关产品开发工作的帆姐来说,做手工相当于她的“专业”。她和儿子一起做玩偶,教儿子剪裁、缝合。“疫情带来了更多意外的相处时光,原来我以为他只喜欢玩电子游戏,现在发现他还可以很投入地做手工,很有耐心。”

  正如陈书所说,“若干年后再回看这段经历,我儿子肯定不会记得学了些什么,但他可能会记得跟妈妈、爸爸还有妹妹在一起的这段时光,不能出门只能在院子里玩儿的这段时光,他会有很深刻的印象。”

  为了记录这段特殊的时光,帆姐选择了在中国的自媒体上写点东西,“感觉有必要自己记录一下和孩子的日常,以及荷兰这边真正的状况。除了对疫情的担忧,这些日记中也记录了很多温暖的瞬间,比如在帆姐的日记中记录了为贫困儿童号召企业捐赠旧电脑的工程师,以及在楼上带领养老院老人们做健身操的健身教练。”

  的确,在这场疫情造成的灾难中,每个人的“小确幸”都闪烁着人情味儿。复活节那天早晨,小杨打开家门,发现门口放了两个袋子,里面是巧克力兔子和巧克力蛋。小杨知道又是邻居为感谢她此前送口罩的举动。那是在欧洲疫情初起之时,作为华人的小杨感觉到了事情的严重性,敲开邻居家的门递了一包口罩给他们,邻居很惊讶,不知道她为什么送这个,但还是礼貌地表示了感谢。“他们在一个月之后才缓过神来,很感谢我当时送他们口罩。”此后,小杨就经常收到邻居们的一些回馈——出现在门口的礼物。

  小杨的两个孩子很喜欢那两袋巧克力兔子和巧克力蛋。若干年后的某个复活节,小杨和小杨的法国邻居可能会再次记起疫情那年特殊的复活节,并再次对孩子们讲起关于送口罩和送巧克力的故事。其实,华人的融入并不是简简单单的两个字,而是渗透到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文中受访者姓名均为化名)

  (来源:中国侨网)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