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评社北京4月2日电/据经济日报报导,“2023年,我国赤泥产生量约1.07亿吨,利用量1050万吨,虽然只占新增量的10%,但已经走在国际赤泥利用的前列。”在日前举行的赤泥绿色利用现场交流会上,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会长葛红林表示,随着我国赤泥综合利用国际影响力日益提升,氧化铝企业对赤泥综合利用重要性的认识越发深刻。
赤泥是氧化铝工业产生的主要固体废物,产生量大、堆存量多、组分较为复杂,利用存在一定难度。推动赤泥规模化综合利用,对于促进我国有色金属行业绿色转型、助力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在“双碳”目标引领下,国家有关部门积极推出政策举措,指导赤泥综合利用规模化、产业化协同发展。2023年,工信部组织开展《赤泥综合利用三年行动方案》编制工作, 目前已形成初稿,预计2024年将会发布。科技部、工信部共计投入近7000万元专项资金,支持赤泥综合利用重点技术研发和示范项目建设。
赤泥绿色利用虽已取得一定成绩,但是扩大成效任重道远。葛红林介绍,比如,赤泥存量未减,增量较大,必须加快扭转“老账未还,新账又添”的状况;产业化研发刚刚起步,基础性、机理性研究还很薄弱;产品应用的耐久性试验、污染控制的方法和标准仍参照其他类似产品;产品检测周期长、应用限制多。
业界人士普遍认为,进一步扩大赤泥绿色利用成效,需要多方合力推进。
企业着力推动赤泥绿色利用规模化、产业化。中铝集团与山东高速、广东同创、河南地质院等单位合作了多个项目。南山集团开展赤泥基回填材料制备关键技术研发与回填工程示范等合作项目,取得积极进展。
赤泥绿色利用项目专家刘祥民建议,加快推动产品增量提质,形成赤泥绿色利用产品体系。首先,氧化铝企业要从源头提升赤泥可利用性。强化氧化铝生产过程管理,严肃矿石均化和工艺制度,提升赤泥成分的稳定性。其次,积极开发赤泥综合利用产品,围绕钢铁、建材、交通、市政、矿山建设等重点行业需求,加快推动赤泥用于元素提取、粉体材料、胶凝材料等产品生产,着力形成多元立体的赤泥综合利用产品体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