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十四五”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意义重大
http://www.CRNTT.com   2020-09-01 08:21:41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是推动中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客观要求。当前,中国发展呈现新的阶段性特征,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发展速度、结构、动力呈现新的特点。国有企业是中国先进生产力、国家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的代表,行业产业的影响力强,在把握适应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发挥着重要带动作用。深入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将有力促进国民经济转型升级,为中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作出重大贡献。在新的发展阶段,必须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推动国有经济、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布局优化、结构调整和战略性重组,实现质量更高、效益更好、结构更优的发展,有效发挥主导作用,推动中国经济实现中高速增长、迈向中高端水平。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是推动中国经济创新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国有企业拥有雄厚的科研、人才和技术积累,实施国家重大创新工程的基础好、实力强,在载人航天、探月工程、深海探测、高速铁路、商用飞机、特高压输变电、移动通信等领域取得了一批具有世界先进水平、标志性的重大科技创新成果,承担了一批重大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工程和许多国防科技工业重大项目,彰显了国之重器的实力与担当。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提升企业经营效率、市场竞争力和创新能力,是“十四五”期间推动中国经济创新发展、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和最重要抓手。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是提高国民经济整体运行效率的重要保障。中国国有企业大多分布在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和关键领域,特别是在能源、交通、通信、重大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基础领域、要素保障领域比重较高,处于产业链、价值链上游,因此国有企业经营效率对产业链上下游、对整个国民经济的运行质量都具有重要的决定性影响。无论是在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还是在非重要行业和非关键领域或者一般竞争性领域,依据“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以经营效率核心标准,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将对提高整个国民经济的运行效率起到重要的基础和保障作用。

  “十四五”深化国企改革面临的形势与任务

  文章分析,“十四五”期间,中国现代化建设进入新时代,面对国内外发展新阶段、新形势,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也面临着新使命、新要求和新形势。

  国企改革面临更高发展质量的要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经济发展面临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供给侧。国有企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物质基础,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产品和服务的重要供给侧。国有企业的生产能力和水平与高质量发展还有一定差距,无法很好满足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高端高质的新需求。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必然要求国有企业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坚定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把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作为主攻方向,提供更好质量的产品、更高水平的服务,推动中国经济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

  国企改革面临更高奋斗目标的考验。从“十四五”起中国要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到本世纪中叶把中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尤其是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对国有企业的改革发展提出了更高、更明确的要求,必然要求培育一大批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这是在关系国计民生经济领域发挥重要作用的国有企业必须要扛起来的重要使命和历史责任。

  国有企业改革面临国内外复杂形势的压力。“十四五”时期国有企业面临的内外环境会更加复杂,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国际格局和国际经济发展形势复杂多变,对外贸易不确定性在增加,下行压力在增大。世界格局出现以科技竞争为核心的全面竞争态势,中国关键核心技术的“卡脖子”问题会更加突出,创新需求更加迫切。国有企业迫切需要摆脱技术依赖,在关键核心技术上努力突破。

  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中国经济要由高速增长的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的阶段,要形成质量第一、效益优先的现代化经济体系。中国投资难以维持高增长,粗放式增长模式难以为继,国有企业长期依赖的大规模快速扩张的发展模式将面临巨大挑战,国有企业改革发展面临的转型升级的倒逼压力会更强烈,必须要下决心推动企业发展进行质量变革、效益变革、动力变革。全面深化改革向纵深推进,市场竞争环境要求更加公平公开公正,这都对“十四五”期间深化国企改革提出了更高要求。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