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评社北京3月3日电/在国际金融危机后的复苏进程中,主要发达经济体未能从根本上扭转劳动生产率下降的趋势,加之人口老龄化和劳动参与率下降,潜在经济增速下降。2018年,主要发达经济体的产出缺口均显着收窄。
经济日报发表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于春海文章表示,未来较长一段时期内,各经济体最重要的任务是促进潜在经济增速的提高,尤其是提高生产率。生产率增速依赖于技术进步和给定技术下的结构调整。从历史经验看,具有突破意义的技术进步通常来自制造业,而且新技术的应用和扩散也依赖于制造业提供的设备和工具。在缺乏突破性技术进步的情况下,培育和发展那些能够更有效利用现有前沿技术的先进制造业,同样有助于生产率增速的提高。无论是为了提高潜在经济增速,还是为了提升国际影响力,各国都会越来越关注前沿技术的竞争,并且主要表现为先进制造业的竞争。
就业目标的改变也进一步强化了制造业竞争。主要发达经济体的就业目标从“创造更多就业岗位”转向“创造更多高质量就业岗位”,通过就业稳定性和薪酬的提高解决收入差距扩大及带来的社会和政治矛盾,促进人力资本积累和创新活动。相对于服务业,制造业特别是先进制造业的就业具有更高的稳定性和薪酬。不仅如此,先进制造业还具有显着的乘数效应,每1个技术密集型制造业就业岗位能为其他部门带来4个以上的就业机会。
文章称,先进制造业之争将引发各国政策重心的转变。美国强调“本土供应链”“购买美国货”和“公平贸易”等,这些都具有明显的结构性和内向性特征。先进制造业的培育和发展及对其他部门外溢效应的发挥,都依赖于制造业供应链在国内的延伸。为此,各国日益重视国内制造业供应链的构建,逐步从以需求管理为中心的短期宏观经济政策转向以结构调整为中心的中长期政策,政策的内向性和竞争性显着提升,也由此拉开了新一轮制造业竞争大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