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缺乏“车厘子自由”,只是消费升级下的傲娇型哭穷
http://www.CRNTT.com   2019-02-09 09:32:14


  中评社北京2月9日电/还没恶补完“绿水鬼”的知识,这两天我又被流行语“车厘子自由”给上了一课。讲真的,乍看到这么高端的词,受到惊吓的我赶紧吃了口瓜压压惊。

  据报道,“车厘子自由”源于几天前的爆款文章《26岁,月薪一万,吃不起车厘子》。文章把女生财务自由从低到高分为15个阶段,最基本的是辣条自由,然后是奶茶自由、视频网站会员自由、外卖自由、咖啡自由、车厘子自由、口红自由、衣服自由等。

  之后网上掀起了晒车厘子价格接力和“朋友圈杯”车厘子摄影大赛;“我终于知道一颗车厘子多少钱了!”成了微博热门话题;“有些人表面上光鲜亮丽,背地里连车厘子都吃不起!”也一语风行。

  《阿甘正传》里有句台词:“生活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远不知道下一颗是什么味道”。让人不知道“是什么味道”的,不只是生活,还有新晋炫富或哭穷标准。

  忽如一夜炫风来,车厘子就挤掉了茶叶蛋、辣条在“炫富(哭穷)界”的C位,成了衡量财富多寡的标准,这多少让人始料不及——“车厘子自由”怎么就在“免于匮乏的自由”和彻底财务自由之间插上了队?

  说奇怪其实也不奇怪:将干干巴巴的辣条盘得圆润过后,网友们又盘起车厘子,不是偶然,恰是必然。某种意义上,说自己没有“车厘子自由”,就是整体性消费升级背景下的傲娇型哭穷。

  那些嚷着自己没有“车厘子自由”、只有“喝水自由”的网民,很多都是哭穷界“惯犯”,当下拿穷来自嘲俨然成了一种风尚。

  很多人忙不迭地将各种跟穷有关的新词往自己身上贴:一会儿说自己是“吃土族”,一会儿将自己列入“隐性贫困人口”,一会儿嚷着“贫穷限制了想象力”,一会儿调侃自己“鱼与熊掌不可兼得,但丑和穷可以”,还将“穷丑”合体推选为2018年度汉字……有时候,你想在“高调哭穷”的队列中加个塞都难。

  但哭穷的未必就是真穷。无论是车厘子还是咖啡,价格都没那么亲民,还经常被看做小资情调、小布尔乔亚式享受。将这些相对“高级”的食物当成穷富度量衡,本就是标准层面的“升维”:从用“吃不起辣条”来自黑,到用“吃不起车厘子”来示穷,表明网友们之于跟穷对应的消费能力认知“水位线”在上升。

  以往腰包支撑不起对车厘子的“买买买”,未必叫穷。但现在不一样了,只要买车厘子时想起了花呗账单上的赤字,继而有点犹疑,那就有了哭穷资格。也正因为消费需求层次在水涨船高,他们对“穷”的界定标准也在上移。

  而真穷的未必会在网上哭穷。对那些扶贫意义上的贫困人口来说,他们的消费需求清单里,可能压根就没有“吃车厘子”这一项。马斯洛需求理论里的第一梯度需求都还没满足,哪还会想到更高阶段的享受性需求?果腹都是难题,哪还会大饱口福?

  事实上,很多贫困户连什么是车厘子都不知道,就像不知道“啥是佩奇”那样,更别说对着空中楼阁般的“车厘子自由”对镜自照进而哭穷了。

  相较于这些贫困户,很多网友的哭穷更像是一种傲娇。哭穷是他们在高强度竞争和快节奏生活中的“延缓行动策略”,也是他们跟“理想丰满VS现实骨感”矛盾的暂时认输式妥协。

  虽然他们可能是每月工资花光的月光族,是“工资一还完款就几乎白领了”的白领,平常买起好点的水果都会心疼好半天,可这只是他们过紧日子的日常,就跟很多寻常人家“能自己做饭,不轻易下馆子;能坐公交车,不轻易打车;能领优惠券的商品,先领了再说”的生活场景差不多,跟真正的穷没太大关系。他们对低保线以下的穷是缺乏亲身感知的。

  所以说,有无“车厘子自由”,没有太多的扶贫参考价值,只能说明,在消费升级的语境中,很多人的中高端消费需求正日趋旺盛。

  来源:新京报  作者:畲宗明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