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精准发力提升社会救助效率
http://www.CRNTT.com   2023-11-18 10:08:39


  中评社北京11月18日电/困难群众的衣食冷暖总是牵动人心。日前,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加强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做好分层分类社会救助工作的意见》,力求更有效率地保障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
  
  全国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信息平台的数据显示,我国目前归集了6600多万低收入人口的基本信息,约占全国总人口的4.7%。其中,低保对象近4000万、特困人员460多万、低保边缘家庭成员600多万,纳入监测的防止返贫监测人口300多万,以及其他纳入监测范围的低收入人口接近1300多万。低收入群众遇到的难处各不相同,这就对社会治理体系提出一个复杂且重大的挑战——怎样让有限的社会救助资源覆盖到更多人?如何精准发力、帮扶困难群众?
  
  目前,困难群众兜底保障安全网越织越密、越织越牢。但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对低收入人口的动态监测尚不完善,部分需要帮助的群众没有被纳入救助体系;临时救助尚未破除户籍等限制,影响社会救助成效;相关部门之间更需加强信息共享,减少救助遗漏和重复救助。尤其应当重视社会救助的“陡坡效应”,即只要达到低保门槛,任何保障政策都触手可及;反之若达不到低保条件,即便存在实际困难,也很难享受各项救助政策。因此,需把救助范围从“陡坡”改变成“梯次缓坡”。
  
  社会救助体系设计应当科学准确。形成以基本生活救助、专项社会救助、急难社会救助为主体,社会力量参与为补充,覆盖全面、分层分类、综合高效的社会救助格局,是保障基本民生、促进社会公平的兜底性、基础性制度安排。要根据困难程度来分层,低保、特困是第一圈层,这部分人困难程度最深,需要给予的救助帮扶措施最多,第二圈层是低保边缘家庭,第三圈层是刚性支出困难家庭。此外还有防止返贫监测对象和其他困难群众。
  
  应对不同困难类型,更不能搞“一刀切”,需要精准分类、一事一议。面向低收入人口,应当充分调研走访,瞭解实际情况、提供相应救助,分别给予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员救助供养以及医疗、教育、住房、就业等专项救助。例如,最近民政部、财政部就推出一项暖心举措,中央财政采取差额补助方式安排资金,帮助有意愿的经济困难失能老年人入住养老机构,完全失能老人在得到集中照护的同时,其家庭也能获得“喘息”。
  
  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困难群众,凭借的不仅是每年几千亿元民生救助资金,更要深化改革,统筹衔接救助资源,提升救助效率,把社会救助向更多低保边缘人口、刚性支出困难人口延伸。

  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敖蓉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