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发挥好分配的功能和作用
http://www.CRNTT.com   2023-11-10 08:45:48


  中评社北京11月10日电/收入分配是民生之源,是改善民生、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最重要最直接的方式。自人类进入分工合作时代,分配就成为保障社会正常运转的关键一环。合理的分配能够强化合作意愿,推动社会发展。如果说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中的所有制结构是在确保公平和公正基础上做大“蛋糕”的制度保障,那么在“蛋糕”做成后,如何分好“蛋糕”则取决于分配制度。
  
  经济日报发表共青团中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执委会副主任、中央团校副校长廉思文章表示,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把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共同明确为中国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是对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内涵作出的重要发展和深化,丰富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关于市场经济的理论。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是习近平经济思想的重要内容。将分配制度作为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更加明确了分配制度的改革发展方向,既要巩固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不断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又要推动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保证多种分配方式更加公平有效,为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提供重要制度保障。这同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对于更好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收入分配制度不断完善
  
  文章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收入分配问题,持续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并将其作为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举措。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这就要求通过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完善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初次分配机制,加快健全以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为主要手段的再分配调节机制。
  
  此后,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持续推进。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规范收入分配秩序,完善收入分配调控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共享发展理念,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坚持按劳分配原则,完善按要素分配的体制机制,促进收入分配更合理、更有序”等。尤为重要的是,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将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都作为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并顺应时代发展要求,将数据纳入生产要素范围,使得生产要素范围逐步扩大,同时规定生产要素由市场评价贡献、按贡献决定报酬。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从拓展居民收入增长渠道、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完善再分配机制等方面对优化收入分配结构作了详细论述,为深化收入分配领域改革指明了方向。2021年,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次会议指出,“正确处理效率和公平的关系,构建初次分配、再分配、三次分配协调配套的基础性制度安排”。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分配制度是促进共同富裕的基础性制度”“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坚持多劳多得,鼓励勤劳致富,促进机会公平,增加低收入者收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规范收入分配秩序,规范财富积累机制”,对完善分配制度进行了重要部署。
  
  新时代以来,我们党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实际出发,在实践中不断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分配制度,始终以社会公平正义为导向,持续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努力建设体现效率、促进公平的收入分配体系,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共同富裕取得新成效。
  
  构建协调配套的制度体系
  
  文章强调,分配制度的重要性,不仅在于分配是在社会再生产中起承上启下作用的重要环节,而且在于分配是反映一定社会制度下各经济主体之间利益关系背后的决定因素。在分配制度中,分配主体(谁有权参与分配)、分配客体(分配对象)、分配尺度(按照什么标准进行分配)、分配的目标导向、分配主体的权益边界规定等方面应相互配合,形成一个功能完整的有机体。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发挥分配的功能和作用”“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关系,构建初次分配、再分配、三次分配协调配套的基础性制度安排”。初次分配、再分配和第三次分配,有着各自鲜明的特点。初次分配是按照生产要素对国民收入贡献的大小进行的分配,主要由市场机制形成,强调效率原则、等价交换;再分配是在初次分配基础上,对部分国民收入进行的重新分配,主要由政府调节机制起作用,强调公平原则;第三次分配是在道德、文化、习惯等影响下,社会力量自愿通过民间捐赠、慈善事业、志愿行动等方式济困扶弱的行为,是有益补充。
  
  一个国家的分配制度不仅遵循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还遵循社会发展规律和文化发展规律。换句话说,既是经济发展和效率提升的需要,也是促进社会公平公正的需要。从这个意义上讲,初次分配是从经济维度上进行调整,意味着遵循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中国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决定了劳动者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强调按劳分配原则,从而形成了按劳分配与按要素分配相结合的收入分配制度,既保证了经济效率最大化,也实现了初次分配的效率最大化。
  
  再分配主要由政府调节机制起作用,依据公平公正原则来调节收入差距并防止两极分化,从而构建税收和财政制度。通过财政支出保障低收入群体基本需求,强化税收调节不断缩小收入分配差距,促进实现共同富裕。国民收入再分配制度是弥补初次分配功能性、结构性缺失的重要矫正器。
  
  第三次分配是从社会维度上进行调整,基于社会成员在自愿基础上,通过公益慈善事业的方式进行社会救济和社会互助。第三次分配的形式众多,包括社会捐赠、志愿服务、慈善事业等。第三次分配与中华民族向上向善的文化是完全契合的,其发展将推动形成乐于助人的社会风气,不断夯实思想道德基础。随着中国经济发展和社会文明程度提高,全社会公益慈善意识日渐增强,第三次分配有利于改善分配结构,是对初次分配和再分配的有益补充。
  
  初次分配、再分配和第三次分配不仅仅局限于经济领域,而是一个跨越诸多学科、内涵极为丰富、层次非常多元的范畴,应站在比资源配置和财富分配更高的维度上来理解分配制度的科学内涵。从整体上看,既兼顾了中国现阶段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现实需求,又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在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同时,把公平和效率有机统一起来。分配制度具有基础性和能动性,扎实推动共同富裕必须完善分配制度。完善分配制度是发挥多层次分配协调配套制度作用的重要举措,初次分配、再分配和第三次分配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都以共同富裕为目标,通过经济力量、社会力量等共同构成了社会主义分配制度的完整体系。
  
  中国分配制度的价值意蕴
  
  文章指出,我们党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探索中不断创新、发展、完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收入分配理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形成了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这一制度是习近平经济思想在收入分配领域的具体体现。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分配制度是生产关系的重要内容,作为人类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一种重要制度,其所涉及的原则立场及最终结果最能反映代表哪个阶级的根本利益。新时代以来的分配制度改革,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重视维护劳动者分配权益,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发挥社会保障基础性、兜底性作用,守牢民生保障底线,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中国分配制度具有深刻的理论逻辑支撑,体现了人民立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完善促进机会公平、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制度机制,畅通社会向上流动通道,打破利益固化藩篱,创造公平竞争的良好环境,保证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让每个人都获得发展自我和奉献社会的机会,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不断深化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从根本上维护的是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夯实的是全体人民共富共享的社会根基。要以人民为中心继续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实现经济社会长期稳定健康发展。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