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评社北京8月4日电/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把脱贫攻坚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和标志性指标,全面打响脱贫攻坚战,作出一系列重大部署,取得重大战略成果。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之年,脱贫攻坚已到决战决胜之时。如期实现脱贫攻坚目标,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完成的硬任务。
充分认识脱贫攻坚任务之“硬”
人民日报发表中央党校原副校长、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赵长茂文章表示,到2020年现行标准下的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是我们党向全国人民作出的郑重承诺。我们党一路走来,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所做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人民得解放、人民得温饱、人民得富裕、人民得幸福。脱贫攻坚是我们党在新时代肩负的历史责任,是必须完成的历史任务。
脱贫攻坚越接近目标,要啃的“骨头”越硬。比如,“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整体脱贫的难度非常大。目前尚未脱贫的深度贫困地区,地处偏远、交通闭塞、生态脆弱,自然条件和生存环境恶劣、扶贫成本高,群众增收极其困难。2017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山西主持召开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座谈会时指出:“脱贫攻坚本来就是一场硬仗,而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更是这场硬仗中的硬仗。”要求集中力量攻克“三区三州”等深度贫困堡垒。今年3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全国还有52个贫困县未摘帽、2707个贫困村未出列、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未全部脱贫。虽然同过去相比总量不大,但都是贫中之贫、困中之困,是最难啃的硬骨头。”另外,“剩余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中,老年人、患病者、残疾人的比例达到45.7%。”可见,如期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必须付出更大努力。
脱贫必须是高质量脱贫,即实实在在、没有水分、经得起考核检验的脱贫,脱贫成果能够巩固、脱贫群众收入比较稳定、返贫风险低。从目前已脱贫群众的实际情况看,“两不愁”问题已得到较好解决,但已基本解决的“三保障”问题要稳定住、巩固好,还需要做很多工作。有的农村孩子反覆失学辍学,一些乡村医疗服务水平较低,一些农村危房改造质量不高,一些地方安全饮水不稳定、存在季节性缺水情况,等等。这些问题都亟待解决。需要引起重视的是,据各地初步摸底,已脱贫人口中有近200万人存在返贫风险,边缘人口中还有近300万存在致贫风险。从这些情况和数据可以看出,实现高质量脱贫绝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对进入“冲刺”阶段的脱贫攻坚造成不利影响。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今年脱贫攻坚要全面收官,原本就有不少硬仗要打,现在还要努力克服疫情的影响,必须再加把劲,狠抓攻坚工作落实。”疫情使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受到一定冲击,贫困人口增收受到一定影响。直接肩负脱贫攻坚责任的各级干部,面临的压力更大,完成任务的难度更大。
打赢脱贫攻坚硬仗须集中发挥优势
文章指出,发挥自身优势、用好优势资源攻坚克难、推动事业发展,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一条成功经验。面对严峻复杂的疫情形势,如期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必须充分利用有利条件,调动一切积极因素,集中发挥好制度、队伍、经验等优势。
发挥制度优势。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坚持全国一盘棋,调动各方面积极性,集中力量办大事,是中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显着优势之一。扶贫开发、脱贫攻坚取得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从根本上说是因为充分发挥了我们党的领导和中国社会主义制度优势。今年2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出席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部署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提出坚决完成脱贫攻坚任务的要求并作出相关部署。3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中,对脱贫攻坚进行再动员、再部署,强调“脱贫攻坚越到最后越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持续解决困扰基层的形式主义问题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坚强作风保证的通知》,从制度层面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了坚强保证。
发挥队伍优势。打赢脱贫攻坚战,关键在人。宏大事业是靠坚强队伍干出来的。事实证明,我们的扶贫干部队伍是一支熟悉情况、经过磨砺、经验丰富、吃苦耐劳、能打硬仗的队伍。全国共派出25.5万个驻村工作队、累计选派290多万名县级以上党政机关和国有企事业单位干部到贫困村和软弱涣散村担任第一书记或驻村干部。完成最后阶段脱贫攻坚硬任务,必须继续紧紧依靠这支队伍并充分发挥其作用。决战决胜,队伍的士气和精神状态非常重要,气可鼓而不可泄。攻克最后贫困堡垒,必须一鼓作气,在解决突出问题上不放松、不停顿、不懈怠。对扶贫干部,除了严格要求,组织上还要更多关心他们的工作生活和成长,为他们提供更好保障,以切实措施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使他们在脱贫攻坚战中保持高昂士气和饱满的精神状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