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评社北京5月23日电/据人民网报道,5月22日是第20个“国际生物多样性日”。云南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在昆明召开新闻发布会,云南省林业和草原局二级巡视员王哲在会上表示,云南省率先在全国启动开展极小种群物种拯救保护,经过多年连续努力,多个濒临灭绝的野生动植物种类得到有效保护,其中,亚洲象数量从150头增长到300头左右。
王哲介绍,极小种群物种是指分布地域狭窄或呈间断分布,长期受到外界因素胁迫干扰,呈现出种群退化和数量持续减少,种群及个体数量已经低于稳定存活界限的最小生存种群,随时濒临灭绝的野生动植物种类。
为保护极小种群物种及其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拯救现存物种资源,2004年,云南在全国率先提出和倡议极小种群保护,2005年又率先在全国启动了62种极小种群野生植物拯救优先保护行动,2009年在全国率先启动生物多样性保护小额赠款项目——极小种群物种保护行动,成为云南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工程的重点和亮点。
云南省林业和草原局先后编制了《云南省生物多样性保护工程规划(2007—2020年)》《云南省极小种群物种拯救保护规划纲要》《云南省极小种群物种拯救保护紧急行动计划》以及《云南极小种群野生植物拯救保护工程实施方案》等,明确了保护重点、目标和拯救保护措施。
近15年来,云南省投入野生植物保护资金达1.4亿元,平均每年近1000万元。截至2019年年底,全省已实施极小种群野生植物物种拯救保护项目120多个,建设了30个保护小区(保护点)、18个迁地和4个近地保护基地(园)、20个物种回归实验基地,受保护对象物种达52个。
华盖木、漾濞槭、巧家五针松等20种极小种群野生植物繁育人工种群10万余株,回归3000多株,迁地保护的壮丽含笑、华盖木、滇桐、云南金钱槭、萼翅藤、富民枳、漾濞槭等已开花,部分种类能正常结实。
在野生动物“极小种群物种”拯救保护方面,云南省通过《云南省陆生野生动物资源调查》和《云南省濒危野生动物救护繁育项目实施方案》等相关方案的编制出台,以及动物回归典型案例研究及群落重建的系统研究工作的开展,为极小种群野生动物拯救保护行动的实施奠定了基础。相继实施了亚洲象、滇金丝猴、长臂猿、绿孔雀等20多个物种的就地保护和研究、监测项目。
经过探索实践,云南在极小种群野生动物物种保护措施和保护管理模式方面取得了突破,亚洲象数量从150头增长到300头左右,滇金丝猴数量从1400只增长至2600只左右,西黑冠长臂猿、黑颈鹤等多种珍稀濒危野生动物种群呈现稳定增长趋势,旗舰动物拯救保护成效显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