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评社北京2月14日电/究竟应该如何评估疫情带来的的不确定性和确定性影响?《证券日报》记者2月9日就此专访了中泰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
《证券日报》:当前,我国正处于全民抗“疫”关键时刻,您认为疫情对中国经济增速的影响程度有多大?
李迅雷:综合来看,可以下两点定论:一是当前举国防治疫情,为此所付出的努力和代价是值得的;二是疫情必将得以控制,经济一定会恢复活力,中国经济在结构调整中将保持全球份额不断上升的势头。
预计疫情对中国2020年GDP增速负影响在0.5%-1%之间,不会改变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趋势;疫情对一季度的经济增速影响较大,或负影响GDP增速在2%-3%左右,但即便一季度经济总量下降又如何,无须把注意力过度放在疫情对GDP的影响上。
《证券日报》:2020年既定的财政货币政策是否需要作出相应调整?对于监管部门已经发布的一些政策举措,比如“一行两会”等五部委发布的“金融30条”,您有怎样的评估?
李迅雷:目前,不少省区市的“地方两会”已经开过了,因此有必要调整之前预定的目标。当下最大的期望还是在财政政策上,货币政策应会继续稳健偏宽松,而降息周期接下来仍会继续。
以财政政策为例,应更加积极,进一步扩大财政支出规模。建议财政赤字率从2019年的2.8%,上调至3%,即增加约2000亿元人民币的财政支出。横向比较看,日本财政赤字率7%左右,美国4%左右,中国到3%,并非不可接受。
2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财政部、银保监会、证监会、外汇局联合出台《关于进一步强化金融支持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的通知》,其中包含30条政策举措(以下简称金融30条)。“金融30条”里对于流动性的支持、贴息、税收等各方面的措施对企业的帮助是实打实的,这些措施的效果会逐步体现出来。
“金融30条”主要着力于解决密切短期的紧迫问题,从长期来看,依旧要回归到如何进一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以及如何减轻企业负担的问题上。处理好政府、企业和居民三大部门的关系是关键,要做到更加优化、更加合理。
《证券日报》:央行日前表示,疫情缓解以后中国经济将迅速企稳,并且随着前期推迟的消费和投资释放,经济会出现补偿性恢复。您对此如何判断?
李迅雷:当前,疫情对经济增速最大的影响来自第三产业,特别是餐饮、交通、酒店、旅游、住宿等行业,对消费的冲击是直接的。而间接影响的是制造业,中国作为“世界工厂”需要进口大量的原材料,在加工制造后出口,但随着疫情的发展,一些国家暂停了航空和运输领域的联系,因此也会产生较为明显的影响。
不过,从非典疫情的经验来看,原先被压抑的消费以及进出口在疫情缓解以后得到了显着的回补和恢复,增长幅度很大,因此本次疫情一旦结束,中国经济恢复“元气”是非常有希望的。当然,此时我们还是不能掉以轻心,需要做好充足的准备打赢防疫攻坚战。
《证券日报》:对于近期出现的“宅经济”等新型商业模式,您是如何看待的?
李迅雷:以教育为例,未来如果采取在线的方式,那么线上的方式要大幅增加,线下的方式会减少,这对于整个经济的增长模式和发展方式都会带来很大影响。相信未来,像快递配送、在线诊断等线上模式的尝试会越来越多,这对互联网行业有极促进作用。
来源:证券日报 作者:刘伟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