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评社北京12月26日电/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最新数据表明,1—11月,全国城镇新增就业1099万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122.1%。今年就业形势总体稳定并好于预期,离不开一系列保就业政策的实施,也得益于新就业形态提供了大量灵活就业岗位。
东方网发表时评人向秋文章表示,就业是最大的民生,是经济发展最基本的动因所在。从“六稳”到“六保”,就业问题均居首位。稳就业保民生,除了要多路并进地“稳”存量,还应多措并举地“创”增量;目光既要放在传统行业,更要放在新业态上,特别要善于用新业态创造新就业。
文章介绍,新业态发展培育更多新岗位。近年来,伴随着新业态的发展,众多新职业应运而生,新就业形态蓬勃发展。这些新职业中,有的已被纳入国家职业分类大典,如网约配送员、互联网营销师等;有的已具备一定规模,如数字化运营师、互联网在线教育培训师等。国家信息中心分享经济研究中心发布的《中国共享经济发展报告(2020)》显示,2019年,以新业态形式出现的平台企业员工数已达623万人,比上年增长了4.2%;平台带动的就业人数约7800万人,同比增长4%。
新业态促进更加灵活就业。新就业形态容量大,部分岗位门槛不高,能够助力重点群体实现就业增收。中国1亿灵活就业者中,约7800万人选择依托互联网的新就业形态。平台就业规模大,有的就业门槛较低,可以实现精准就业扶贫。在今年1—5月新加入美团的107万外卖骑手中,有7.3万为国家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新就业形态具有灵活性与兼职特性,可以帮助重点群体实现灵活就业与长期就业相结合,保障其个人收入有延续性。同时,新就业形态的灵活性,也吸引了大量有本职工作的人参与共享经济,获得额外收入。
新业态促进更高质量就业。在拓宽就业渠道、增强就业弹性、增加劳动者收入等方面,新就业形态发挥了独特作用,成为不少人就业的新选择。智联招聘公布的数据显示,直播主播的月平均收入接近1.5万元。新业态新模式在创造更多就业岗位的同时,还能够提高劳动者收入水平、增加弱势群体就业机会、激发劳动者技能发展。
文章最后说,当前,新业态已成为中国吸纳就业的一个重要渠道。要建立健全制度机制,不断发展新业态,不断扩大就业、创造更多岗位,保障新就业健康发展,让广大就业人口拥有更多更适宜的机会、更美好的生活,让劳动者实现体面劳动、全面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