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评社北京6月17日电/5月23日,南海某海域,战鹰列阵。
“某海域发现可疑水声信号,立即起飞。”接到出动命令后,南部战区海军航空兵某团机长杨名勇驾驶反潜巡逻机急速升空,飞赴目标海域,一场搜攻潜训练拉开战幕。
“布放声呐浮标!”任务舱里,战术指挥长李宾宾分析海洋背景噪声、水文信息、浮标位置参数等情况后,指引空中战勤官兵展开作业。瞬间,数枚浮标离机,任务机组迅速进入搜攻潜战斗状态。
“1号浮标处有可疑接触。”声呐师位林上报侦获的蛛丝马迹,并将“敌情”信息推送至相关战位。
“目标丢失!”就在杨名勇准备下降飞行高度配合探潜时,狡猾的“敌”潜艇连续做出变向、变速运动,摆脱声呐跟踪。
“补投声呐浮标!”机组官兵迅速调整方案,向着“敌”潜艇可能逃逸的方向展开捕猎。时间一分一秒过去,屏幕上各类信号不断闪烁,较量无声,扣人心弦。
“目标恢复接触!”侦听到目标回声后,位林迅速报告。他综合分析探测信号、浮标信息等10余项数据,确认该目标为“敌”潜艇。锁定目标后,战机成功实施模拟攻击。
“发现‘敌’机,注意规避。”正当任务机组沉浸在猎“鲨”成功的喜悦时,突然收到飞行指挥员刘志华传来的“敌情”通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