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林毅夫:加快激发国内大循环活力
http://www.CRNTT.com   2021-05-18 09:10:54


  中评社北京5月18日电/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新的战略机遇期,中国应当在哪些方面发力?中国如何继续发挥后来者优势和换道超车的优势?

  北京日报发表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林毅夫文章表示,对中国来讲,有些传统产业和世界前沿还有差距,可以继续利用引进、消化、吸收作为创新的来源,并用互联网、大数据来提升技术水平和效率。有些产业已经在世界最前沿,像家电产业、5G通信,如果要继续发展,就必须不断地进行自主研发,开发新产品、新技术,引领世界市场。另外,新的产业革命,产品技术研发周期短,以人力资本投资为主,为中国带来了换道超车的新机遇,中国可以利用人才多、国内市场大、各种产业配套齐全的优势,和发达国家直接在全世界竞争,淘宝、微信、抖音、大疆无人机的发展就是这个过程。

  文章分析,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经济、科技、文化、安全、政治等格局发生深刻调整,国内发展环境也经历着深刻变化。从短期看,疫情全球大流行,使当今世界经历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变化——世界经济低迷,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受到冲击。国际市场的不确定性增强,中国出口也受到外部需求下降的影响,需要加快释放内需潜力,激发国内大循环活力。

  作为快速发展的大国,出口对中国经济的拉动作用早已减弱。2006年,中国出口占GDP的比重为35.4%,2019年降至17.4%,这一年中国82.6%的国民经济已经是在国内实现循环的。出现这种变化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从发展规律和国际经验看,经济体量越大,国内市场规模越大,国内消化产品的能力就越强,GDP就越多地依靠国内循环。随着中国经济发展,在世界经济的占比越高,出口占GDP的比重就越来越低。另一方面,服务业有许多是不可贸易的,随着中国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产业结构发生变化,服务业占GDP的比重越来越高,由2006年的41.8%提高到2019年的53.9%。受这两方面因素影响,出口对中国经济的拉动作用逐渐减弱。在未来中国会持续发展,经济体量和服务业的占比会越来越大,国内大循环也会随之越来越重要。

  此前,国际国内都有不少人宣称中国是出口导向型经济。这种说法没有看到中国经济的实际情况。如果再错误地把中国看成出口导向型经济,当中美贸易摩擦或疫情影响出口时,各界就容易判定中国经济要出问题。作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的大经济体,不管国际风云如何变幻,只要做好自己的事,把国内经济稳定好,就不会改变我们的整体发展格局。

  文章指出,构建新发展格局,最终是通过改革的手段,抓住痛点难点,解决问题。具体而言,在金融市场,要通过结构改革补中小金融短板,让农户、中小微企业等市场主体得到更多金融支持。在人才市场,要通过户籍制度改革和让房子回归用来住的功能等举措疏通人才跨区域流动的障碍。在土地市场,要深化农村集体土地入市制度改革。

  展望未来,中国可以维持一个合理的投资增长速度,有投资就会创造就业,有就业,家庭收入就会增加,家庭收入增加以后消费就会增加。中国到2035年,每年还有8%的经济增长潜力,利用国内的有利条件,实现6%左右的增长没有问题。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