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实际对抗中,除采用上述武器对敌方卫星展开“硬杀伤”外,很多情况下,还可以通过电子对抗、网络攻击等手段对目标卫星实施“软杀伤”。
美国是最早发展“软杀伤”式反卫星武器的国家。自2000年以来,美国相继从破坏卫星传感器、通信设备、通信链路、供电设备等多个方面展开研究,并取得一定成果。2004年9月,美国空军在彼得森基地部署一套“反卫星通信系统”。这套系统外表像一台便携式移动卫星通信终端,利用无线电波,在不烧毁卫星通信系统的同时,对卫星传输信号进行临时且可逆性破坏。
俄罗斯在电子对抗式反卫星武器研发方面也取得一定成果。俄罗斯已部署范围广泛的陆基电子战系统,装备大量能够干扰雷达和卫星通信的移动干扰器,确保在必要时能够最大限度削弱对手在GPS系统、卫星通信和雷达等方面的优势。
未来,随着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以及5G技术走向成熟,卫星将越来越多地融入网络体系,这意味着网络也将成为反卫星武器之一。不久前,赛门铁客公司发布报告称,黑客组织可能正在谋求对卫星实施网络攻击,甚至计划入侵卫星操作系统。不妨试想,未来战场上,针对卫星的网络攻击一旦得手,轻则干扰和阻断对手的网络通信,重则直接劫持并控制目标卫星,其破坏性不可低估。
来源:中国国防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