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评社北京11月19日电/理念是行动的先导。发展理念是否对头,从根本上决定着发展成效乃至成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贯彻新发展理念是新时代中国发展壮大的必由之路”。这一重要论断为新时代新征程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重要遵循。
经济日报发表南京大学原党委书记、江苏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学术委员洪银兴文章表示,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对经济社会发展提出了一系列重大理论和理念,其中新发展理念是最重要、最主要的。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一个探索性伟大事业,还有许多未知领域,需要我们在实践中大胆开拓。因此,以新发展理念引领中国式现代化,意义重大。
现代化的创新发展之路
文章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创新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动力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国际经济竞争甚至综合国力竞争,说到底就是创新能力的竞争。谁能在创新上下先手棋,谁就能掌握主动。”中国实施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涉及科技创新、企业创新、产品创新、市场创新、品牌创新等,核心是科技创新。中国式现代化关键在科技现代化。
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上,创新发展需在以下几个方面发力。
一是数字经济发展要有新突破。发展数字经济意义重大,是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机遇的战略选择。进入数字经济时代,信息和知识的数字化使数据成为关键生产要素,算力成为经济技术发展的新动力,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这是世界范围内经济技术竞争的新赛道,也是现代化建设创新发展的着力点。需进一步加强数字技术创新,以算力的增强提高互联网、人工智能等的水平,并且在此基础上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既要在数字产业化基础上推进产业数字化,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为支撑赋能各个产业,推动传统产业数字化和智能化改造升级,又要依靠数字经济提供的技术和平台,推动新产业及其技术的创新,促进企业运行数字化,还要推动政府治理、社会管理数字化。
二是着力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实践反复告诉我们,关键核心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只有把关键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从根本上保障国家经济安全、国防安全和其他安全。过去,后发国家的后发优势主要讲的是引进国际上的新技术。但是,后发国家越是接近现代化,就越是难以从发达国家引进关键核心技术。当前,中国的科技创新已从以跟跑为主转向跟跑和并跑、领跑并存。所谓并跑,就是与国际接轨,也就是在同一科技前沿方向上发力;所谓领跑,就是与未来接轨,在重要科技领域成为全球引领者,在前沿交叉领域成为开拓者,成为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我们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从而增强创新发展的内生动力,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三是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当前,全球分工已经进入产品内分工阶段,绝大部分产品的生产环节分布在不同国家和地区。国际竞争主要表现为产业链供应链的竞争。中国的产业链布局主要有两种情况,一种是以我为主的产业链供应链布局,另一种是中国的产业参与全球产业链布局。影响产业链布局的决定性因素涉及科技水平、成本和市场状况等。现在,一些发达国家在高科技环节上对中国企业断供,造成多条中国参与的产业链“断链”。这对中国产业链供应链是挑战,也是机遇。要以培养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主导产业为主攻方向,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发展科技含量高、市场竞争力强、带动作用大、经济效益好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把科技创新真正落到产业发展上,推动短板产业补链、优势产业延链、传统产业升链、新兴产业建链,着力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现代化的协调发展之路
文章认为,协调是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协调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是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中国是发展中大国,城乡、地区、产业发展不平衡问题突出。解决这些不平衡问题,不是在各个方面的低位上协调,而是要在高位上协调。
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上,协调发展需重点关注两个方面。
一方面是推动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中国现代化同西方发达国家有很大不同。西方发达国家是一个“串联式”的发展过程,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信息化顺序发展,发展到目前水平用了二百多年时间。我们要后来居上,把“失去的二百年”找回来,决定了中国发展必然是一个“并联式”的过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是叠加发展的。“四化同步”是中国发展的成功经验,新时代新征程,这一经验需要有更加丰富的内容。一是着力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其中包括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以及构建优质高效的服务业新体系等。二是信息化进入加快数字化发展、建设数字中国的新阶段,需主动融入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推动产业基础高级化。三是新型城镇化不断推进,按照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要求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既要推动城镇具有城市功能,具备承接城市产业转移和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能力,又要推进城市现代化,使其成为各个区域现代化的策源地,增加现代城市要素供给,实现产、城、文化、生态融合发展,推动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四是在补齐农业现代化短板中建设农业强国,构建与居民消费升级相适应的高质高效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通过生物和数字技术创新提升农产品品质和附加值,实现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
另一方面是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区域重大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新型城镇化战略,优化重大生产力布局,构建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和国土空间体系”。对后发地区来说,需根据“四化同步”要求补齐短板。我们强调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在经济领域的具体体现,一是推动产业发展一体化,例如,先发地区将其优势产业的产业链布局到后发地区,形成一体化的产业体系;二是推动科技创新一体化,例如,先发地区作为科创中心将创新的成果安排到后发地区实现产业化;三是建设双向的“飞地经济”,例如,先发地区把科技(产业)园建设在后发地区,后发地区把研发机构建设在先发地区;四是交通信息设施的一体化建设,以此缩短后发地区与先发地区的距离;等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