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援非”麻醉师的苦与乐
http://www.CRNTT.com   2023-01-30 09:47:40


  中评社北京1月30日电/据中国日报报导,“援非医疗队兢兢业业、配合默契,援非生活平淡而又充实。”1月28,兔年上班伊始,记者联线远在非洲大陆的第十六批中国援莱索托医疗队,与队员邓方方深聊“援非”收获与感悟。

  据悉,中国湖北省派遣医疗队帮助莱索托人民改善医疗条件,起始于1996年。第十六批援莱索托医疗队一行9人,除开厨师、翻译各1人外,涵盖内科、普外科、骨科、妇产科、麻醉科、放射科和针灸科的7名医生,均选自湖北省武汉市各大三级医院。

  41岁的医疗队队员邓方方,是来自武汉市第一医院麻醉科的资深麻醉师。他随医疗队于2022年3月10日抵非,驻扎于莱索托第二大的公立医院莫特邦医院,在手术室开展临床麻醉工作,顺带对当地麻醉护士进行临床麻醉教学。

  冲在最前面的中国医生们

  莱索托有着丰沛的雨水、体感宜人的气候及旖旎的高原风光,只可惜贫瘠的资源和落后的经济也造成了这个国家缺医少药的现状。虽为该国第二大公立医院,莫特邦医院各专科医生极度缺乏,中国医疗队可以说撑起了该院的半壁江山,遇急、重大病情,中国医生冲在最前面。

  来到非洲的第一次大抢救,发生于2022年4月9日的凌晨3点,刺耳的电话铃声响彻医疗队驻地,急诊收治的一名当地患者,全身多处刀刺伤、血气胸、失血性休克,急需手术治疗。邓方方和医疗队普外科医生冒雨匆匆赶往手术室。

  手术室条件有限,连一台可用的输液泵都没有。血管活性药也祗有寥寥的多巴胺和肾上腺素两种而已。

  时间就是生命,来不及多想便投入紧张的抢救工作。邓方方迅速评估病情,制定麻醉方案,在武汉市第一医院17年的临床工作经验给了他信心。上胃管、气管插管一气呵成,补液、输血、使用血管活性药维持循环平稳。
经过近3个小时的手术,在中非医生的通力合作下,伤者终于转危为安并顺利拔除气管导管送回病房,生命体征
平稳。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